新研究:握力透露訊息 助於預測糖尿病 |2020.10.21 語音朗讀 39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握力愈好的人肌肉量也愈多,對於判斷健康是有參考價值。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過往做健康檢查都是量血壓、血脂等等,但未來有天醫學檢查可能會多一項「握力」。因為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其實握力可以用來觀察中一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甚至標準化握力可顯著預測糖尿病,通常握力愈好的人肌肉量也愈多,對於判斷健康是有參考價值。醫學界愈來愈重視握力,《美國預防醫學雜誌》今年一項新研究指出,其實透過標準化握力的測驗,有助於發現2型糖尿病的患者,讓第一線的人員早期介入後,並預防糖尿病發生。此項研究一共找了年齡介在20-80歲之間的5108名參與者,並且依照年齡分成兩大族群:20-50歲以及50-80歲,而這群人都沒有任何糖尿病合併症。研究人員讓他們進行握力的評估,藉此建立針對第2型糖尿病風險的標準化握力切點。根據研究分析出來,標準化握力可顯著預測糖尿病,對於年輕男性參與者而言標準握力值為0.78;年輕女性參與者為0.57;中老年男性參與者為0.68;中老年女性參與者為0.49。民眾也可以在家中自行做握力檢測評估,當小於上述研究制定的標準時,就該多留意。圖說:握力愈好的人肌肉量也愈多,對於判斷健康是有參考價值。圖╱unsplash假設一名60歲的女性,如果左右手的握力平均值是43公斤,而體重為90公斤,這樣算出來的標準握力值會在0.47,由於少於中老年女性標準0.49,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對此,研究人員艾麗斯.布朗解釋:「研究中根據體重和年齡,確定了健康男女和第2型糖尿病相關的握力標準,可在相關併發症出現之前及早發現。」研究人員認為,其實握力的檢查是相對低成本診斷,且對於高危險族群的人是個很好在家進行診斷的方法。事實上,握力評估也不是只有在於糖尿病上,過去也有研究指出,握力較弱的人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大。握力不單單只是手的力道,通常握力強的人,肌肉量量較多也較強,過往認為人體衰弱的指標之一就包括「手部握力變差」。夢飛翔物理治療師蕭卲軒說:「在復健這個領域,握力已經使用已久,當作全身肌力的指標,像檢測肌少症握力就是一個很大的指標,作為一個評斷的標準。」雖然握力可以透過訓練增強,但不會特別訓練握力,因為只要增加全身肌肉握力就會增加。圖說:握力愈好的人肌肉量也愈多,對於判斷健康是有參考價值。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全球確診逾4065萬例 病故逾112萬人 下一篇文章 室內空氣品質稽查 北市3醫院細菌超標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5如是說2025.07.0206【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7安忍,一種無畏的慈悲2025.07.0208【詩】覺有情2025.07.0209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10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同心動員演習 後備軍人報到EMU700換裝首航服役逾半世紀 F-5E/F戰機除役北市電動公車 共享充電場域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