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垃圾台灣、大陸寶特瓶最多 潛水員:堆如山清不完 |2020.10.21 語音朗讀 30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海底垃圾台灣、大陸寶特瓶最多,潛水員:堆如山清不完。圖/林祐平提供海底垃圾台灣、大陸寶特瓶最多,潛水員:堆如山清不完。圖/林祐平提供海底垃圾台灣、大陸寶特瓶最多,潛水員:堆如山清不完。圖/林祐平提供 【本報基隆訊】環境顧問業者結合國內海洋學者昨公布台灣海底垃圾調查,發現西海岸八大外海的海底垃圾密度是全球的1.5倍,逾九成是纖維布料及膜狀塑膠。經常到基隆、東北角海域海底清除海底垃圾的潛水人員林祐平說,他們最近才去基隆潮境公園保育區海域,發現有大片寶特瓶垃圾,「怎麼清都清不完」。基隆潮境公園海域是保育區,但海底垃圾仍然嚴重,林祐平表示,這個海域是保育區,常常來清海底垃圾,他們最近9月才又清一次,仍發現海底堆積如山寶特瓶等垃圾,因為只要一個潮汐過後就會帶來垃圾,「怎麼清都清不完,但還是要清」。林祐平表示,海底的垃圾和潮汐、海流、地形等都有關係,出海港、內灣地形的地方都會有很多,潛水人員在清除海廢時都觀察這些特性,不過,清了之後過一段時間又會有,只能盡力清,清多少算多少,因為不清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造成魚類、海龜、珊瑚等的死亡。林祐平說,他們清這麼多次及地方,發現以寶特瓶和廢棄漁網、漁具最多,寶特瓶來源主要是台灣,其次是大陸,日、韓也有,廢棄漁網也經常發現,這些垃圾成為一個又一個的陷阱,是海洋無情的殺手,一定要從生活中塑膠減量及教育著手。環境顧問業者結合國內海洋學者昨公布台灣海底垃圾調查,發現西海岸八大外海的海底垃圾密度是全球的1.5倍,逾九成是纖維布料及膜狀塑膠。海底垃圾過去甚少被關注,外界多關注沙灘、海面等肉眼見海可廢。學者示警,海底垃圾不僅影響生態,進入魚類、浮游生物身體後,最後恐透過食物鏈被人類吃下肚。英國研究全球每年有1270萬公噸垃圾進入海洋,其中9成4沉入海底,剩下6%才是沙灘、海面上肉眼可見的海廢,全球海底垃圾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0公斤。這次國內調查西海岸八大外海的海底垃圾,平均有102公斤,密度約是全球的1.5倍。 前一篇文章 94%海洋垃圾沉海底 台灣比全球平均髒1.5倍 下一篇文章 影/鍾情隱翅蟲 中興男大生2年發表10篇國際論文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漢光演習7月9日登場 3階段演練2025.06.2705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合作北大 香港人文教育中心成立北京大學簽2025.06.2708叢林學院弘法佈教賽 學子獅子吼嘹亮2025.06.2709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10【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日月潭沒降雨蓄水率增加 水力發電助攻屏東書院園區公告 不能再亂餵鳥類及野生動物 尊重原民文化 七彩湖擬畫保護區盼善意對待海洋 屏東再啟動回收廢漁網計畫要維護生態 丹大地區劃設保護區桃園市復興區櫻花開 罕見「藍喉太陽鳥」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