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明禮國小利用學校入口處原有的樹林意象,將川堂以樹洞的概念改造成具有展示、活動以及舞台功能的空間。圖/教育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今年日本國際級設計大獎「Good Design Award」得獎名單揭曉,教育部表示,我國108年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從全球4769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BEST 100大獎肯定。新北市北港國小的教學準備室變身舞台,並結合教室前、後設置的全黑板牆及移動櫃體,打造出可因應多元課程內容進行不同變化的未來教室。
該獎對教育部計畫給出評語,指出我國在出生率下降、學校設施老舊的背景下,在有限的預算內,為學校師生實現有意義且易於使用的設計。此計畫具廣泛的智能性,包括美觀和設計。隨著新課綱的修訂,師生與設計團隊共同參與新的設計內容,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教育機會,值得日本參考。
教育部指出,「學美.美學」計畫以全國高中以下學校為對象,透過公開徵件,由學校自行提出校園改造需求的提案申請。去年首度辦理,全國172所學校申請,經過評審團隊兩階段評選及實地考察後,選出9所學校成為合作對象,與7個設計團隊進行各校的美感改造,從減法設計、閒置再造、可複製性3大策略,為學校把脈並解決問題。

圖說:新北市北港國小的教學準備室變身舞台,並結合教室前、後設置的全黑板牆及移動櫃體,打造出可因應多元課程內容進行不同變化的未來教室。圖/教育部提供
台南市新東國小每天中午約100名師生在餐廳裡一起用餐,在空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餐廳除了吃飯也需兼具課後教學輔導、舉辦活動等功能。設計團隊將空間與家具做解構與重組,讓老舊的餐廳變身北歐咖啡廳,又兼具複合性機能。
花蓮縣明禮國小因學校建物有限,缺乏學生在雨天及大熱天的活動區域,川堂便成為唯一符合機能的空間,但川堂內部老舊待改善。設計團隊從孩子的視角,利用學校入口處原有的樹林意象,將川堂以樹洞的概念改造成具有展示、活動以及舞台功能的空間。
新北市北港國小的教室當初建造時都設有一個內嵌式的教學準備室,可用來存放教具,但在教學電子化時代已不合時宜。設計團隊將這個空間改造成舞台,並結合教室前、後設置的全黑板牆及移動櫃體,打造出可因應多元課程內容進行不同變化的未來教室。
圖說:新東國小老舊餐廳經過空間和家具的解構與重組,變身北歐咖啡廳,又兼具複合性機能。圖/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