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貞號召友種夥伴友善環境 文/朱莉雅 |2020.10.17 語音朗讀 42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書貞以環境教育為己任。 圖/環境友善種子提供 友種團隊夥伴日漸茁壯。 圖/環境友善種子提供 定期培訓環境種子教育人員。 圖/環境友善種子提供 和平島親子自然體驗活動。圖/環境友善種子提供帶領幼兒及小朋友,體驗抱樹的感覺。圖/環境友善種子提供穿上青蛙裝,體驗台江溼地的漁夫生活。圖/環境友善種子提供帶動政府、企業及民眾,關注環境議題。圖/環境友善種子提供 文/朱莉雅台灣人熱愛奔向大自然玩樂,卻普遍缺乏「環境教育」意識,10多年前,台灣成立第一個環境教育社會企業,抱著帶領民眾正確在大自然玩樂的想法,一路走來,有志加入的企業成員已接近30人……不論是走進自然展開教學、有趣的爬樹攀岩課程、潮間帶觀察生物、淨灘淨山移除外來入侵種……都是環境教育的一環,也可以是友善環境的具體展現,重點在於如何將「知識」融入「環保」和「休閒」。多年來,幾個「有種(友種)」的年輕人,真實做到了這個目標。廣播人投身環境教育帶著一群小朋友穿上青蛙裝,跟著在地老漁夫踏進台江溼地,認識漁網中的海洋生物,每個孩子都笑得合不攏嘴,一旁還有「環境教育教師」陪伴孩子,為大家解說溼地保育的重要性……10多年來,「環境友善種子」的成員深入走訪各個生態地區,為公部門、學生及旅客規畫環境教育課程,更培訓出許多環境教育人員,他們透過體驗教育,帶動環境永續,改變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態度與行為。多次入圍並獲頒廣播金鐘節目獎及主持人獎的環境友善種子執行長王書貞,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大學就讀傳播科系,2003年在警察廣播電台擔任主持人,以自然生態報導為節目主軸,讓聽眾了解環境議題,更帶領她考進師大環教所,立下了「環境教育」的終身使命。愛護自然產生使命感王書貞從小成長於都會邊緣的台大實驗農場旁,熱愛自然的觀念根植於腦中,也曾在大學畢業後加入荒野保護協會擔任解說員。研究所畢業後,她在林務局的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擔任環境教育教師,配合學校的課程內容,針對不同年級的高中、國中及小學生,規畫單日或過夜型的戶外教學課程,進行各式教學活動與解說、設計木頭DIY課程、帶著孩子走入森林步道,體驗自然環境的美好、森林與人類的關係……「這類服務如果能設計得有趣、好玩,確實能帶動人們為環境付諸行動,於是我和7位學長姐,決定跳出來成立『環境友善種子』社會企業,運用環境教育的專業,改變民眾對環境漠視與無感的現況,透過寓教於樂,讓民眾對環境有更多的認識、更友善的行動。」王書貞對台灣的環境優質化,許下一生的承諾。敢於承擔必須有勇氣王書貞常笑言社企中的夥伴:都很「有種(友種)」!除了是社企名稱縮寫的諧音,同時展現了一群年輕人承擔的決心。「做環境教育這件事情,要有guts地去面對更多挑戰!」王書貞表示,以往不是沒有人在做環境教育,但是總是NGO民間組織在推動,靠的是滿腔熱血的義工或相對低酬的員工……「我希望從事環境教育的專業人員,既能讓滿腔熱血有個寬廣的平台可以充分發揮,同時也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安頓自己和家人!」王書貞和友種的夥伴知道,過去之所以沒人想做這一塊,原因就在於要堅守專業,又要耐煩及快速反應的和公私部門打交道,還要說服企業及組織基於社會責任提供各項資源,實在是困難重重。招生不利沒打消熱情「做沒人想做的事,我們必須更『有種』的面對挑戰。」從一開始,王書貞便打算以社會企業的形式,不靠募款,而是以教育專業,把課程的學費收入,拿來支撐企業夥伴們的生活。理想雖高,卻沒想到成立的第一年,儘管活動設計得再好,竟然招不到學生。王書貞表示,當時的社會氛圍並沒有把環境教育當成專業,除了學生的戶外教學、公務員的研習課程,很少人會付錢去上環境教育相關課程,因此直客市場的商業模式,若不轉向就會直接碰壁。所幸成立隔年(民國99年),政府正式通過「環境教育法」,希望能帶動各地生態區域轉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達到保育、休閒、研究及教育等多功能合一的目的,因此需要有專業環教人員,來規畫符合在地自然特色的課程,像是台江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教育課程。專業受肯定成為招牌由於國家政策正好需要友種團隊的專業,政府部門的專案陸陸續續找上他們,營運狀況終於慢慢穩定下來。其中第一個承辦的專案,就是與剛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合作,以溼地生態探索及漁業生活體驗為活動特色,讓民眾能親身體驗當地人養蚵捕魚的辛勞,而非只是聽解說的參訪行程,而這,也成為「友種」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招牌活動。「讓學生有多一點的體驗與操作,會比在教室聽講更有效。」多年來,環境友善種子帶著戶外教學的學生及參與教育人員培訓的夥伴,走遍台灣各個角落,透過淨灘、在地自然活動體驗、價值澄清、議題討論、繪本教學、探索教育、解說等,讓大家更認識自己住的這塊土地,並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許多學生在課後也會寫下「感謝的話」給友種的成員們,讓他們更有動力繼續做下去,努力用「環境教育」為台灣帶來改變。帶動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環境友善種子近年陸續和許多NGO組織、公部門合作,例如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野柳自然公園、白沙灣、和平島、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金門及陽明山國家公園等,開辦許多叫好叫座的自然體驗活動。除了自然環境議題,更協助新竹科學園區的汙水處理廠,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認證,讓汙水處理廠成為教學場域,教導民眾處理汙水的過程。除了親子活動、戶外教學、公務員研習,環境友善種子近年來並將觸手伸向企業,為企業設計各類內部員工及開放民眾參加的活動,並與部分企業合作推廣FSC標章──運用市場機制來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驗證標章,凡印有該標誌的產品,即表示木材原料是來自次生林或人工林,而不是原始森林或熱帶雨林,目的是為了維護自然生態的永續發展。另外,友種也責無旁貸的透過講座、推廣課程,鼓勵大家在食衣住行育樂上,多選用環境友善商品,負起社會責任,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與自然永續共存。「金百利克拉克公司生產的衛生紙及尿布、利樂包裝公司的紙產品,以及友種團隊內部使用的紙張,都有FSC標章,不是喊口號,而是真心實踐。」最難得的是,這些合作的企業,都不是只合作一次或一年,像與友種合作最久的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利樂包裝公司,合作關係已長達7年以上,每年都樂於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投入無數的人力和資源,讓並肩作戰的友種團隊都覺得不可思議。多年來,友種團隊針對不同群體,設計不同內容的課程,讓人人都能夠了解在地環境的特色,並有效的讓大家實踐環保行動。近年來,他們更踏出台灣,到大陸協助企業如阿里巴巴成立杭州桃源里自然中心,或與公部門的溼地公園、森林公園合作,協助其研發環境教育課程與人員培訓,活動啟動後,環境友善種子的知名度也逐漸擴大。王書貞說,只要有企業願意投入環境教育,就會出現更多環境教育行動家,而美好的故事,未來也會一直寫下去。 前一篇文章 85歲婦搭錯公車到土城 暖警安撫送返中和 下一篇文章 影/99歲迷路翁拒警協助 警改邀下棋哄回派出所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4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8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9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10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底垃圾令人驚呼陳徵蔚 投身淨海不讓海洋哭泣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宸華 藉導覽把人領進佛門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玫君 一年3659小時的修鍊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 作者其他文章穿迷彩裝的偽裝大師 葉尾壁虎裸海蝶 天使外形 魔鬼食性河狸看不下去!免費為捷克蓋好一座水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