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學習探索課程,成為跨縣市的教學特色。
圖/台中教育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一○八課綱強調學生適性發展,許多大學與高中策略聯盟,大手攜小手開設多元跨校選修課。台中市跨校選修課「優遊台中學」結合中彰投苗四縣市及數十高中職及大學;桃園武陵、桃園、內壢及陽明四高中開跨校彈性課程,由大學教授擔任講師;高雄包括雄女、雄中、高師附中等高中與多所大學合開課,讓學生多元學習。
新課綱上路後,高中與大學合作開課愈普遍。高中老師指出,新課綱強調適性發展,學校需開多元選修課,讓學生自我探索、多元學習,教育部也鼓勵,結合大學與高中職,甚至跨縣市跨校選修課愈多。
課程多種類
叫好又叫座
台中教育局五年前推動「優遊台中學」,今年擴大到中彰投苗四縣市、三十五所高中職、十一所大學、五社教場館加入開設九十五堂課,是中部地區特色選修課。建置「台中學」選修系統平台的忠明高中表示,課程免費,除可探索性向,不用花錢參加營隊,就能累積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內容。
什麼「台中學」最夯?包括弘光科大「醫學工程初體驗」、中台科大「健康一體心體驗」、靜宜大學「會計vs.遊戲」、台中女中「金融理財:現金流桌遊體驗」等。
桃園教育局去年八月推出「桃園市頂尖教育計畫」,針對武陵、桃園等四高中開跨校彈性課,包括「愛物(AI物聯網)講座」等,每堂修課人數三十至四十人,並提供一定名額供其他三校學生選修。
內壢高中教務處實驗研究組長李秀靜說,上課前大學教授會與在校老師共備課程,講述教學內容討論教法,讓老師也有收穫,更能在學生上課時觀課,落實「共備、觀課、議課」,提升高中端教育能量。打開學生視野,體驗更多學習樣態。
雄女校長林香吟表示,四所大學開五十門周期性課程,涵蓋數理、資訊、醫藥衛生、財經、哲學、社會等多元面向。包括媒體上的刑事案件、從新南向政策談國際行銷、環境與健康、財務金融股票等,都叫好又叫座。每門課一期為六周,每周三小時,由大學教授擔任授課講師。
排課量變大
教師傷腦筋
但高中開設多元選修、跑班排課量更大,每周課堂數、教師員額卻有限,中部高中教師表示,去年只要搞定高一排課,今年高一、高二都要配課、跑班、協調彈性學習時間,各校的教務主任、教學組長一整個暑假為了全校課表,苦不堪言。某校教學組成員開學前三十多小時未闔眼,「要一鼓作氣搞定課表,停下來就沒勁了!」另一校教學組說,九成學校的課表,都在開學前一天才搞定。
高雄市新莊高中教務主任鮑遠毅說,排課類似大家先「出牌」再「混牌」。排課複雜是因為新課綱有正式學分、多元選修、彈性課程、校本課程、微課程等,還有校內外之分,卡來卡去,但求合理。
學校對排課傷透腦筋,若有資訊業者研發適用的配課、排課軟體,應很有市場。
教育部指出,八月已辦初任課程教學承辦人員增能培力研習,引導主管掌握排課注意事項和排課系統條件設定,這學年也辦理校長、教務主任、教學組長等行政人員會議,討論課程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