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星號」有時在「遠達地平線」的大片開闊水域航行,凸顯海冰融化情況已經非常嚴重。
圖╱法新社
《紐約時報》四月發布獲獎新聞攝影作品,北極熊帶著幼熊,仔細端詳「極星號」科學家所放置的設備。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規模最大的北極考察團一年多前出發蒐集資訊,希望了解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北極。研究人員十二日返抵德國,攜回「北極海垂危」的證據,以及「幾十年內北極夏季恐將無冰」的警訊。
「極星號」(Polarstern)研究船耗費三百八十九天在北極海冰中漂流,讓來自二十國的數百名科學家蒐集重要資訊,極星號有時在「遠達地平線」的大片開闊水域航行,凸顯海冰融化情況非常嚴重。
「在北極點,我們發現海冰嚴重消融、又薄又脆。」任務負責人瑞克斯(Markus Rex)指出,如果北極點維持現有暖化趨勢,幾十年內我們就會有「夏季無冰」的北極。
極星號上研究人員的觀察與美國衛星影像不謀而合。衛星影像顯示,二○二○年北極夏季海冰量為紀錄上第二少,僅次於二○一二年。
極星號以一年多時間,蒐集大氣、海洋、海冰、生態系統資料,以助評估氣候變遷對北極地區和全世界的衝擊。為進行研究,科學家在極星號半徑四十公里範圍內的海冰上設置四個觀察地點。
研究人員在極地的夜間蒐集冰下水體樣本,藉此研究浮游植物和細菌,以及進一步了解極端情況下海洋生態系統如何運作。這場耗費一億四千萬歐元(新台幣約四十七點三億元)的遠征行動也攜回一百五十兆位元組的資料,還有超過一千個冰樣本。
分析這批資料得耗費長達兩年的時間。科學家希望建立起模型,幫助預測未來二十年、五十年或一百年的熱浪、豪雨、風暴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