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新課綱,補習班推出各種素養班、探究班、學習歷程班。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一○八新課綱上路周年,師生及家長的焦慮卻催生出「課綱產業鏈」,補教業者腦筋動得快,推出各種素養班、探究班、學習歷程班,且不只實體班,遠距線上課程也如雨後春筍,補教商機上看千億元。但連補教業者都憂心,新課綱恐加劇城鄉及貧富差距。
根據教育部發布「高級中等學校教育消費支出調查」指出,二○一八年人均補習金額為五萬二千八五三元,比起二○一四年的三萬六千二百六十四元,成長約一點五倍;二○一八年人均校外學習費用也達五萬七千零三十三元,是二○一四年的一點六倍。
台北市補教協會總幹事張浩然表示,大環境受到少子化影響,整體生源減少,教育市場的前景近幾年呈下滑趨勢。但因新課綱上路,高中階段的課程及考招制度變化大,使得前段班學生競爭更為激烈,家長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反而逆向成長。
無所不包
各種課程都大賣
走進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各學科素養班已見怪不怪,加上近年大考重視閱讀素養,各種閱讀理解班、作文班也賣得嚇嚇叫。高中新課綱首創的「探究與實作」,也有補習班比照辦理,推出動手玩實驗班、機器人班,而且以證書的方式,主打修課兼顧學習歷程檔案。
不只實體課程,補教業者也大舉投資線上課程,布局遠距市場。例如有教育業者耗資上億升級線上授課系統,還推出全台首創「素養直播課程」。也有平台幫助學生訂定每學期的學習目標、擬定輔導規畫、內容審視,客製專屬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
張浩然表示,配合新課綱變革,補習班多角化經營,過去高中階段以高二為補習生源的大宗,但二○一九年,高一階段即補習的人數已微幅成長;但他也坦言,這些生源往往是前段班學生,後段班學生因大學缺額多,「不怕沒學校念」,學習程度反而持續拉鋸。
違背初衷
學生家長皆焦慮
不過家長團體直言,新課綱的初衷是讓學生適性揚才,但實際上,考招變革、學習歷程檔案等,不僅讓部分學生壓力倍增,也成為家長的「大錢坑」;也有教師質疑,新課綱到底是「肥了誰?苦了誰?」
北部一名公立高中教務主任表示,廣大學生及家長其實都很焦慮,擔心學習歷程檔案不夠精采、在校成績不理想,恐與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擦身而過,而這些也都是一線教師需要面對的。教育部雖然曾經說,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和全人學習,無法靠補習速成加分,但政策宣導不力、學校資源不足,導致學生、家長狂跑補習班「補素養」。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實際上未來各大學科系,至多只能採計三件課程學習成果與十件多元表現,數量並不多。教育部應該更積極向社會大眾說明新課綱的精神及理念,且協助各地學校媒合鄰近大學及社區的資源,減少城鄉及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