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一顆隕石,就可能造成人類滅絕,那人類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不可預知的未來呢?科學家已提出許多「解決方案」,就等著讓危機來試煉人類的智慧。
登陸檢測
首先,將運送太空人到行星上採集相關資料,以確定行星撞地球時,該使用何種策略。太空梭飛抵行星後,將會掃描行星的結構,看是否適合降落勘測。
飛船撞擊
歐洲太空總署計畫在三到八年內,利用太空梭撞向小行星。「唐吉訶德號」將以每秒十公里的速度撞向小行星,「桑丘號」則與地面太空望遠鏡一起監測小行星被撞擊後的軌跡,看是否能夠改變小行星的飛行速度與軌導方向。
拖離軌道
該計畫將用「人工引力」將小行星拖走。利用萬有引力的原理,太空梭會在目標行星上空盤旋,然後像磁鐵一般逐漸將小行星拉離原本軌道。該計畫的缺點,是需要較長的時間,一個重二十噸的「人工引力機」,需要花一年內的時間,才能把直徑二百公尺的目標行星拖離原軌道。
核武撞擊
用核武直接撞擊小行星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小行星受到劇烈撞擊後,將產生的無數巨大碎片,這種情況反而造成地球重大傷亡。NASA科學家最近提出新方案,計畫以一艘裝有核彈攔截器的太空梭撞擊小行星,使小行星偏離軌道。
但新方案指明核彈攔截器只是最後一招,僅能在固體小行星快要撞擊地球時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