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作者 在那耕耘在那成長

 |2003.06.03
248觀看次
字級

【記者劉潔妃台北報導】由於台灣的鄉土意識越來越濃厚,近來活躍於媒體的文史工作者,常在電視節目中擔任解說員的角色,為民眾展開更豐富的「文化」之旅,而文史工作者,他們究竟在做什麼研究?遇到什麼困難?「台北市社區文史工作調查研究」日前出爐,對於文史工作者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了他們的觀察。
由台北市文化局委託由「台灣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范燕秋及「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林崇熙所執行的「台北市社區文史工作調查研究」,自去年的三月間組成調查工作團隊,對於台北市現存約四十個文史工作室進行問卷調查。
  在經過四個多月的調查之後發現,「領導者」的問題存在於文史工作中,調查中指出,某些較大型的社區文史工作組織,如社區發展協會的理監事會、基金會的董事會運作上,容易出現一個組織的創辦人居功厥偉,功勞全攬的問題,某些領導者會將一切光環聚於自身,在任期屆滿後,名義上交棒而仍把持會務,使得組織發展日亦僵化。
此外,「經費不足」也是文史工作上「古老」的命運,「大直文史工作室」的負責人連一周指出,文史工作室的人不要跟官方拿錢,應該平常就要有很棒的研究內容,不用花很多錢,可以等官方來求你。而一般文史工作室的經費來源,包括有公部門、企業及個人捐款、演講導覽等,不過從事文史工作室的人,不論是志工或是業餘的浪漫,都無法消除專職從事的人,在經濟上的困境。
而關於「專業性」的認知,則是文史工作室的問題之一,屬於新興領域的跨學科,文史工作室所引發的爭議包括,例如,誰才是文史工作的「專家」?還有「如何進行文史工作才對」?因此文史工作如何爭取到社會對專業的肯定與尊重,也成為重要的一環。
「台灣古地圖田野影像工作室」高傳棋,深受史學家曹永和的一句話所啟發「你要死在哪裡,你的下一代要成長在哪裡,你就去那裡耕耘」,這句話,也被「北投社」雜誌總編輯謝明海引用到「八頭里仁協會」期勉讓北投社區的朋友們,為維護社區的美好應不懈的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