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際央行研擬數位貨幣(CBDC)方興未艾。歐洲央行(ECB)十二日起將徵詢公眾對數位版歐元意見,我中央銀行九月理監事會會後報告指出,包含台灣在內,全球約百分之八十央行已著手CBDC研究工作,現階段已經成立相關研究計畫專案小組,下設CBDC工作小組,相關研究進度與國際腳步一致。
南韓央行已成立數位貨幣研究團隊與技術團隊,今年三月展開為期二十二個月的CBDC先導試驗計畫;日本央行也在今年七月成立數位貨幣組,為隸屬於該行支付清算系統局的正式單位,但兩國央行都不約而同強調,目前CBDC未成熟、也沒有發行相關計畫,但會做好準備。
我國央行在報告中指出,兩點原因影響國際間CBDC的研究規模。
第一,疫情影響。主因為新冠疫情,民眾必須做好社交安全距離,因此對於面對面直接接觸的擔憂,影響到民眾支付工具選擇,例如卡片改以感應支付的交易行為,在疫情爆發後更趨明顯,台灣民眾在疫情升溫後,信用卡用於網路購物的占比明顯上升,假設疫情持續,民眾將養成新的支付習慣,最終恐衝擊社會中倚賴現金支付的族群。
第二,隨CBDC研究進展,數位發展是必然趨勢,須正面看待,國際間央行對CBDC的態度已經轉趨正面。
央行在報告中提到,中央銀行並已經完成批發型CBDC技術研究,下階段將進行適用型CBDC試驗。
陸推行 有利人民幣國際化
批發型CBDC平台主要應用在央行與銀行間,央行可按照銀行撥付金額,在平台上產製等額CBDC,銀行之間也可以運用CBDC進行P2P支付等;相較批發型CBDC僅限於銀行之間的大額支付交易,適用型CBDC的使用者遍及社會大眾,廣泛用於各種支付場景。
瑞銀近期發布看中國大陸數位貨幣報告,針對大陸國務院提及支持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設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法定數位貨幣試驗區及數字金融體系,認為有三大影響,長期料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第一,政策短期影響中性:由於數位貨幣只是部分取代流通貨幣,且初期計畫不計息、部分基於金融機構賬戶等特點,短期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料有限。但中長期而言,隨著廣泛應用,不排除人行通過數位貨幣採取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此外,數位貨幣的面世能夠推動金融創新發展。
第二,金融穩定性帶來挑戰,且涉及各國央行協調全球系統: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無疑提高金融業的生產力、創新性及服務質量,但同時對金融系統穩定性帶來挑戰,這不單是人行單獨面對的,而是涉及各國央行協調全球系統、鞏固金融基建、隱私保護及保安等議題。
第三,長期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數位貨幣初步主要用於國內小額交易,但如果借助中國移動支付經驗,長期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後續將看數位貨幣技術問題及國際協調取得成功,以及是否被全球接受及採用,可觀察數位貨幣支付體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