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嚴冬將至 中印改打消耗戰

 |2020.09.27
1255觀看次
字級
中國大陸和印度上月三十一日控訴彼此在喜馬拉雅山爭議邊境軍事挑釁,印度一名男子當天經過首都德里市場區一幅描繪今年六月十五日中印軍人邊境肉搏戰的海報。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與中國在邊境對峙已經近半年,自從六月中旬雙方爆發激烈衝突以來,都自我克制。不過印度媒體《The Print》報導,一名高級官員透露,邊境LAC(實控線)印度駐軍已經獲得可以開槍自衛的授權,軍方已經告知士兵,如果擔心自己的安全,他們可以開火。印方還轉述大陸的說法,稱在衝突中死亡的解放軍有五人,包括一名指揮官,但北京並未證實。

LAC印軍獲授權開槍自衛

報導指出,印度已經向大陸明確表示,邊境士兵將可以開槍自衛,並且印度不會容忍大陸使用人海戰術侵略加萬河谷(Galwan Valley)。

印度與中國大陸外交部長九月初在莫斯科會談後,雖然雙方都聲稱會盡快將局勢緩和下來,但事實上雙方駐軍都沒有撤退,反而繼續大舉增兵並加強物資籌備。

根據印度軍方的消息,中方在邊境已經部署約五萬名士兵與裝備,包括飛彈系統、坦克和大砲,因此印度高層也告訴士兵,如果擔心自己的安全,他們可以開火。

本月中旬,中方傳出在爭議地區的解放軍已經進入「二級戰備動員狀態」,在前線機場的殲H-7轟炸機上也裝載了武器,戰爭呈現一觸即發情勢。印度當然不甘示弱,就在嚴寒的冬季到來前,印軍持續增兵一倍以上,並透過剛開通的快速道路,源源不絕輸送物資到前線,為漫長嚴冬做準備。

位於喜馬拉雅山區的拉達克(Ladakh)地區,海拔超過四千五百公尺,冬季可降至攝氏零下四十度,十月就要「封山」,所有主要道路都無法通行。

印軍目前有二十至三十萬兵力在該區集結,印度網路媒體ThePrint早前報導,印軍已陸續運送未來六個月的物資到邊境,包括冬季服裝、糧食、帳篷和燃料。

中國用無人機送糧食到前線

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即使氣溫到達零下五十度,印軍也有充足物資抵禦,例如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研發利用溫室技術等,在冬天種植夏天的蔬菜,甚至是藜麥、奇亞籽、沙棘和枸杞等「超級食物」(superfoods)。而軍方預備的多層衣物和供暖帳篷,都確保官兵能在惡劣天氣下保暖。

中國方面,西藏軍區微信公眾號「高原戰士」也在本月九日發布消息稱,西藏軍區總醫院停機坪已正式投入使用。西藏軍區總醫院衛勤部部長吳前進稱,這將實現從醫院到邊防哨所、演訓場等場地的「無縫對接」,大大提高衛勤保障能力。

《解放軍報》早前亦報導,為改善部隊醫療後勤,空軍已將新一批Y-9運輸機改裝成「空中醫院」,而在最近一次演習中,軍方利用無人機運送糧食到前線。

掐陸咽喉 印度打造海軍優勢

新德里軍事專家Rajeev Ranjan Chaturvedy表示,中印兩國都意識到隨著嚴冬來臨,這將成為一場「消耗戰」,指印軍在拉達克地區已駐紮數年,適應艱苦條件,「若中國試圖用武力改變現狀,會得到應有的回應,印軍已做好準備,並獲得政治領導人的全力支持」。

另美國《華爾街日報》二十四日指出,印度與中國在喜瑪拉雅山邊境持續對峙之際,也愈發重視位處印度洋的地理優勢,正積極發展海軍力量,並深化與美國等民主國家的軍事合作,希望牢牢捍衛這片中國賴以進口石油、天然氣,以及與歐洲貿易往來的重要海域,進一步掐住中國發展的咽喉。印度海軍前參謀長普拉卡什(Arun Prakash)上將直言,「在北方邊界,我們可以期望的最好結果是維持僵局,但到了海上,我們比中國人更有優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