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小說家新作 從鼠疫看新冠 面對瘟疫 古今同中有異 編譯/韋士塔 |2020.09.26 語音朗讀 13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是當代歐洲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圖/美聯社 現代民眾的衛生意識較高,願意配戴口罩等防護設備。圖/法新社 現代醫學和科技進步,民眾容易了解病毒。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促使許多作家開始觀察及探討疫情,曾在200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Orhan Pamuk)就是其中之一。帕慕克被視為當代歐洲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他表示,早在疫情爆發前4年,他已開始撰寫《瘟疫之夜》(Nights of Plague),且已接近完成;新冠疫情出現後,他決定修正部分內容,探討古今對全球大流行疾病的反應。《瘟疫之夜》的故事背景是1901年奧圖曼帝國時代,當時爆發了一場鼠疫,在亞洲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帕慕克指出,希望透過這部作品對古今東西方世界進行比較。今年68歲的帕慕克目前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他表示,自己研究這個主題已逾30年,而瘟疫恰如試金石,有助研討東西方社會的區別。被問及即將出版的作品中,描述的瘟疫肆虐狀況與當前世界相比時,帕慕克說:「過去的瘟疫與如今的新冠疫情之間,有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這些共同點並非微生物、病毒或細菌,而是人們的反應。」帕慕克表示,這些反應之一是統治者對全球大流行病以及其嚴重性的否認,他們最初的態度往往否定疫情的存在。然而,這些不願正視疫情的政府,常在疫情的處置方面出現嚴重疏失,甚至引發民怨。古今社會面對疫情的另外一個共同點是,許多人會散布有關疫情起源,以及病毒由誰傳播的謠言。過去出現瘟疫時,人們指控猶太人汙染了奧圖曼帝國和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水源;新冠疫情爆發後,曾有謠言稱是中國大陸對付美國的手段。帕慕克指出,和過去相比,最令他意外的是人們對於疫情的恐懼程度。他說:「這部作品的內容幾乎涵蓋新冠疫情的各種狀況,唯一沒有提到的是恐懼;為此,我修改內容,把這個元素加入作品中。」他表示,過去民眾對致命傳染病的危機意識較低,也較不畏懼,因為以前沒有報紙、廣播、電視和網路,一般民眾的教育程度也相對較低,只能揣測或聽信他人的說法,研判瘟疫的起源和危險程度。帕慕克說:「過去的醫療水準較低,染上瘟疫而死亡的可能性遠高於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但過去人們較不害怕。」現今世界的網路和媒體相當普及,有關疫情致死的訊息和畫面通常在短時間內就能傳送至世界各地,引發民眾的恐懼。帕慕克表示:「我們能夠親眼看到屍體、死亡數據和病毒如何傳播,這讓人心生畏懼。」帕慕克指出,今昔另外一個區別較為正面;以前的掌權者幾乎無法指引民眾該如何應對,如今各國政府的應對措施較理想,包括隔離、封鎖、要求民眾配戴口罩等。此外,新冠疫情讓人類的團結更勝以往,世界各國彼此合作,分享經驗;「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這在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 前一篇文章 官商民合作 喚醒樹木保育意識 曼谷綠化運動 開始扎根 下一篇文章 為探索外太空奠基 NASA提出共同規範 購買月球土壤 鼓勵民間登月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3【詩】走過康橋2025.09.1104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7【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8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9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10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 作者其他文章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