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車追風 替身障裝上風火輪

 |2020.09.26
1641觀看次
字級
有了手搖自行車,身障者靠自己的力量上山下海不再是夢。 圖╲宋立蓉提供

【本報台北訊】「我從三歲就小兒麻痺症要用拐杖走路,已經忘了跑的滋味。」北市生命勵樂活輔健會致力推動手搖自行車運動,每年約六千人次參與,祕書長宋立蓉與先生陳奇峯兩人都是小兒麻痺患者,九年前夫妻倆首次坐上手搖車,享受追風快感,宋立蓉當場淚崩,活到五十歲才知道河濱公園的美,現在夫妻倆致力推動手搖車,希望身障者、長輩願意走出門,在陽光下把健康追回來。

手搖車不靠雙腳踩踏,而是利用腹部力量,靠雙手驅動輪軸推進。早期手搖車是用來訓練核心肌群的工具或當復健輔具,由於單價高,初階款就要價五萬元,較少人拿來當休閒活動。

宋立蓉的先生陳奇峯是腸胃科醫師,接觸手搖車後,發現這項運動能延緩退化,促進腸胃消化,也不像在醫院冷冰的復健,八年前募款買了三十部捐給北市水利處,隔二年再購入三十部給新北市高灘處,放在河濱公園,讓身障者、老人免費租借,如今他們更認養北市觀山河濱公園貨櫃屋,有十種類手搖車供不同障礙程度、肌耐力者選擇。

不只服務行動不便者,生命勵樂活輔健會近幾年也與陽明教養院合作,服務多重障礙者及長輩,宋立蓉說,很多人因中風而行動不便,其實關節退化或中風老人,仍然可以從事手搖車運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