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遠距充電可達120公尺 顛覆無線傳輸能量技術 |2020.09.22 語音朗讀 23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深圳公司研發手機遠距充電技術,可達120公尺,讓手機遠距無線充電不再是構想。示意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手機無線充電很方便,如果能達到遠距充電不用貼著充電板,那就更完美,但有可能嗎?中國大陸深圳市思禾銳創新科技公司研發出可在較遠距離為手機充電的技術,最遠可達120公尺。該公司聲稱,這項技術可創造人民幣近兆元商機。示意圖/unsplash根據《中央社》、《深圳新聞網》報導指出,深圳的思禾銳創新科技有限公司,16日公布遠距充電相關成果,被認為是一項顛覆創造性發明技術,可能將改變全球電子電器能量傳輸方式。示意圖/unsplash報導表示,這項技術是在手機植入一枚晶片,就可以實現無線充電,最遠可在120公尺外對手機充電。報導轉述思禾銳運營合夥人陳哲在發布會上說,這項技術由思禾銳自主研發,是一種全新的革命性電能無線傳輸技術,不僅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而且具有卓越的抗遮罩能力。據說,目前主流的電能無線傳輸轉換效率為70%~90%,但思禾銳研發的新技術可達到95%,接近有線傳輸的效率。示意圖/unsplash陳哲並說,目前主流電能無線傳輸技術採用6.78MHz的磁共振,思禾銳的技術則採用3至6MHz的超低頻直波技術,避免了高頻對人體的傷害。也就是說,這項技術頻率比較低,不形成輻射,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報導指出,這項技術已經完全實現可晶片化,拋開了龐大的線圈,取而代之的是超小的體積;產品晶片化大規模應用,將產生近兆的市場需求。尼古拉·特斯拉 無線傳輸電先驅早在1899年,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就已經開始對無線輸電的探索。他在紐約建造了無線電能發射塔,並構想出了無線輸電方法:把地球作為內導體、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放大發射機以徑向電磁波振蕩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大約8Hz的低頻共振,再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圖說:「沃登克里弗」塔,特斯拉當時在長島東北岸建成,此塔高度56.9公尺左右,鐵塔頂部有一個直徑為 68 英尺的半球型圓頂。圖/取自網路雖然這一構想在當時沒有實現,但卻是百年前科學家對無線充電的一次大膽探索。圖說:尼古拉.特斯拉75歲生日時,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圖/取自網路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是美籍塞爾維亞族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化學家和未來學家。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並因主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力系統而最為人知。在邁克爾·法拉第發現的電磁場理論的基礎上,特斯拉在電磁場領域有著多項革命性的發明。他的多項相關的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信和無線電的基石。圖說:塞爾維亞裔美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圖/取自網路 前一篇文章 新聞千里眼 下一篇文章 世界第三皮草生產國 波蘭擬禁皮草養殖救800萬動物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雲梯2025.07.0105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如是說2025.07.0209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同心動員演習 後備軍人報到EMU700換裝首航服役逾半世紀 F-5E/F戰機除役北市電動公車 共享充電場域啟用大岡艦、永陽艦 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