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習近平強調科學技術重要,第四屆世界無人機大會十三日在深圳開幕,展出的消防無人機和乾粉滅火彈吸引參觀者討論。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一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表示,大陸許多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部分關鍵原料依賴進口。當前大陸的經濟社會和民生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
據新華網公布的座談會內容,習近平說:「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零到一』的突破。」
提四個面向
要求加強科研深度
習近平在會上提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個面向要求,為「十四五」時期及長期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表示,大陸面臨的很多關鍵技術問題,核心原因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談到,當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比如農業方面,很多種子大量依賴國外,農產品種植和加工技術相對落後,一些地區農業面源汙染、耕地重金屬汙染嚴重。
工業方面,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部分關鍵零組件與材料依賴進口;能源資源方面,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油氣勘探開發、新能源技術發展不足。
北京《青年報》旗下微信公眾號「政知道」撰文表示,這場科學家座談會,意在就「十四五」時期大陸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這也是繼八月二十四日「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之後,習近平又一次開門問策。
習近平之前對科技創新提出要求,還包括七月二十一日在北京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七月二十八日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八月二十日在合肥召開的「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八月在中南海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等。
習近平還要求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大陸要更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愈是面臨封鎖打壓,愈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一方面,堅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在一些優勢領域打造「長板」,夯實國際合作基礎;另一方面,要以更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半導體自製生產
短期難以達成
美國對華為新制裁將在九月十五日上路,台積電將無法繼續供貨給華為,即使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獲得官方全力資助發展晶片技術和產品,短時間仍難以解決華為燃眉之急。大陸之所以無力抵抗美國科技戰圍剿,專家認為,製造領域是大陸晶片產業鏈最大難關。
部分專家認為,由於大陸半導體廠仍在起步階段,不僅產能規模小、技術開發較晚,先進半導體設備採購更是困難,因此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在自製生產難以取得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