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開示 了生脫死 |2020.09.07 語音朗讀 54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了生脫死」是人生的大問題,但是,要重新認識它的定義。圖/unsplash 影片來源:Youtube/ibpsradio/生活中了生脫死的方法文/星雲大師在佛教裡,你問許多佛教徒:「為什麼要信仰佛教?」很多人會回答:「要了生脫死。」問他 :「為什麼要修行?」他也會說:「要了生脫死。」可是,你再問他:「什麼叫了生脫死?」、「你看過那一個人了生脫死了嗎?」、「了生脫死以後,你要到那裡去?」恐怕就很難有人回答得出來。其實了生脫死並不難,怎麼樣才是了生脫死呢?有以下四點意見:圖/unsplash第一、要生活滿足:不管富貴、貧窮、多少、得失、榮辱、高低,在生活上,遇到各種境界,我能認識,我能接受,我能處理,我能化解,我能感到很滿足,沒有生存的畏懼,沒有生存的煩惱,內心很安然、很喜樂,這就是「了生」。圖/unsplash第二、要死而無畏:面對死亡時,我不畏懼。我不怕以後是否會下地獄、會受什麼苦難,為什麼?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行為。所謂「預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知道現在怎麼做,未來會有什麼結果,只要我不做壞事,就不怕會有不好的情況,也不怕沒有不好的未來。所以面臨死亡無有恐怖,心中無畏,就是「脫死」了。圖/unsplash第三、要餘力助人:生死之外,人會有自己謀求生存的力量。當你還有餘力時,要做什麼呢?幫助別人、幫助世間、幫助社會。經云:「菩薩發心,自己未度,先度他人。」在有餘力幫助他人、成就對方的時候,你就是造福了別人,造福了人群,甚至造福了社會,也逐漸完成了自己。圖/unsplash第四、要德蔭他人:你有了「了生脫死」的修養,「了生脫死」的認知,你必定是一位有品德、有善念的人。假如你有德,事事想到「人外有人」、「此處之外,還有他方」,就要把自己的道德、智慧、事業,都能庇蔭他人、貢獻他人、利益他人,讓別人和我一樣,獲得解脫生死的喜悅。圖/unsplash「了生脫死」是人生的大問題,但是,要重新認識它的定義。面對生命的本體、生死的相狀、生活的運用,可以把這「體、相、用」了解透徹,加以落實,那麼,現生就可以「了生脫死」了。以上這四種方法,提供參考。第一、要生活滿足。第二、要死而無畏。第三、要餘力助人。第四、要德蔭他人。( 出自《星雲法語》)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迷悟之間】美好的隨喜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開示 自我了斷是逃避責任行為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法語 退一步想星雲大師 如何結緣?星雲大師 發心難星雲大師 我們為什麼不吃蛋和五辛星雲大師 佛教經典裡的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