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二○二○年中國大陸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四日在北京開幕,疫情以來大陸服務貿易在全球率先走穩,是世界主要服務貿易國中唯一實現增長的國家。大陸商務部服貿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冼國義表示,未來大陸將繼續深化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數位貿易、高附加的生產性服務外包等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文化、中醫藥服務、數位服務出口基地建設,今年底前出台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服貿會和廣交會、進博會被視為大陸對外貿易三大平台,北京今年特別重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昨晚透過視頻方式在峰會上致詞。
受疫情影響,因出境旅遊減少,今年前七個月中國服務貿易總體規模有所下降。不過,冼國義指出,近幾個月服務貿易整體走勢趨穩,服務出口明顯好於進口,七月服務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百分之三點三,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二次月度增速轉正;上一次是四月,增長百分之三點五。服貿逆差也大幅減少,前七個月服務出口降幅小於進口降幅二十一點四個百分點,帶動整體逆差下降百分之四十九點四。
冼國義指出,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逆勢增長,前七個月同比增百分之八點九,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百分之四十四,提升九點七個百分點,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達到百分之五十六點二。
穩定疫情 成為全球避風港
從全球看,服務業受疫情衝擊很大,很多國家採取限制措施,國際旅行、客運處在近似「冰凍」的局面。世界旅遊組織預測,今年國際遊客可能下降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
但「疫情也帶來一些機遇,中國率先穩定疫情,使中國成為全球生產、投資、消費的『避風港』。疫情也催生了數字貿易的新契機和一些新的服務消費的模式,消費升級的新動能將得到激發。」冼國義表示,下一步,中國在努力穩住傳統服務貿易的同時,抓住服務貿易數位化、製造業服務化的發展機遇,深化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數字貿易,高附加的生產性服務外包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中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冼國義表示,將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動落實好試點提出的一百二十二項服務貿易改革開放和創新的舉措,落實好今年年初國務院批准的服務外包轉型升級的二十項政策措施,推進文化、中醫藥服務、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制訂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服務貿易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另外,北京市副市長楊晉柏透露,此次服貿會,「一批國家對外開放的新政策、新措施將首次發布,服務貿易十二大領域的一批新榜單、新成果將陸續發布。」
二○二○年服貿會主題是「全球服務,互惠共享」,在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奧林匹克園區景觀大道及周邊搭建展館舉辦;採用「線上+線下」新方式,境外嘉賓和展客商以線上參展參會,境內各類主體以線下參展參會為主,搭建服貿會數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