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疫情趨緩,疫後民眾健康意識抬頭,金融商品紛紛結合運動與健康機制,大搶相關商機,目前國內已有逾三十張外溢保單,上半年的初年度保費收入比去同期爆發成長五倍,其中以運動習慣折減保費的類型最受歡迎。
所謂的外溢保單是藉由保單設計機制,鼓勵保戶持續運動、落實健康飲食等健康促進,來降低疾病事故發生的機率,保戶只要走路達一定步數,或是健康檢查狀況良好,就可以折減保費或是增加保額。
今年初爆發疫情後,讓外溢保單更受重視,據保險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外溢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達八點三億元,比起去年上半年的一點四億,爆發成長近五倍之多。其中以運動習慣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成長最快,今年上半年初年度保費達七點四億元,比去年上半年成長七倍。
目前國內共有八家壽險推出三十五張外溢保單,其中有二十二張是以運動習慣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有十張是以體況數值來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
業者指出,,民眾保險觀念將從「事後的理賠補償」過渡為「事前的風險預防」,成為未來保險商品發展的新趨勢。
另外,過去二年大賣的「失能扶助險」及「理賠連結重大傷病卡的保單」,損失率過高,部分公司表示再保公司不願再承保。外界擔心恐怕再掀一波失能險、重疾險改款與停售潮。
金管會保險局表示,可能不只是保險業務員招攬過度解釋,而是商品源頭設計就已出問題,已要求業者檢討,並請壽險公會整合業界意見,從合理訂定保費、明確釐清保障範圍、確定有再保公司承接等三方向訂定自律規範,盡速在二周內提出報告,保險局會依報告內容檢討是否修改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