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亞北部蝗災,大批幼蟲在空中飛躍。圖/美聯社
大陸連續暴雨,洪災現場一片澤國。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受到蝗災、乾旱、洪水和新冠病毒疫情等影響,國際救援組織CARE提出一份報告──今年年底,全球將有二點七億人面臨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在九月初指出,今年淪於飢餓的人數將可能比先前估計的多出一點三二億,針對大量陷入困境的農民,將建立更強大的方案以「應對糧食系統的多種風險」。
疫情擾亂食品供應鏈、癱瘓經濟,並且侵蝕消費者購買力,彭博資訊警告,全世界正快速邁向前所未見的飢餓危機。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則估計,今年底之前,每天可能有多達一萬二千人死於疫情相關的飢餓問題,恐比那些因為病毒感染而病故的人還要多。
富裕國家
食物也變難取得
CARE表示,拉丁美洲面臨糧食短缺的人口增加了兩倍,西非和中非的人口增加了一倍,非洲南部則爆增了百分之九十。但富裕國家也存在糧食不安全問題,有英國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想要獲得平價營養食品也變得不容易。
而美國自病毒大流行爆發以來,至少有六百萬人登記申請了福利食品。且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報告,截自七月底,近百分之二十家長表示負擔不起孩子的飲食。
除了疫情影響,近期中國大陸也飽受暴雨、洪災侵襲,長江流域現嚴重災情,洪水淹沒眾多良田;廣西也爆發蝗災,出現大量「蝗蟲大軍」吃光農作物,農民苦不堪言。另外,葉門也因為內戰和疫情,造成當地超過二十五萬名兒童嚴重營養不良,若沒有適當治療便會喪命,非洲多個地區也由於蝗蟲為患,接近五百萬人面臨飢荒。
轉型農業
部署高科技工具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到,疫情爆發對眾多企業帶來的限制,以及限制民眾外出等措施,都對農業造成嚴重影響。而全球一半以上的營養不足人口都在亞太地區。
為了減輕飢荒及防止問題在亞太地區惡化,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會加快部署無人機、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等高科技工具,監察農作物、害蟲,將有助於糧食系統轉型,使農業運作更具彈性和降低風險,特別是在貧窮國家的農民。
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提出一份報告,以巴基斯坦遭受蝗災為例,該國冬季作物收成損失約二十億英鎊(約新台幣七百五十三億四千萬元);夏季作物還將另外損失約二十三億英鎊(約新台幣八百六十六億四千一百萬元)。
聯合國召開網路會議,日期為九月一日至九月四日,共有來自四十六個國家地區、四百多名代表深入探討亞太區域的糧食安全現狀,重點關注新冠疫情傳播形勢,以及對區域糧食體系的影響,由不丹政府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