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 萬偶都捐了 曹麗蕙 |2020.09.02 語音朗讀 40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日本文樂三番叟的吉祥戲偶。 圖/記者曹麗蕙 林經甫捐贈大批偶戲文物給台灣博物館,其中包含日治時代真西園掌中戲團的六角彩樓。圖/中央社 左為十九世紀末閩南中髻旦、右為二十世紀初偶雕刻大師江加走所刻的閩南布袋戲偶—媒婆。圖/記者曹麗蕙 來自印尼蘇門答臘,無後代人喪禮所用的大偶像。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七十六歲的林經甫去年曾受邀到美國紐約參加時裝周走秀,在大家眼中是一名「時尚老人」,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實也是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自三十六年前在異鄉與一尊布袋戲偶邂逅後,開始收藏偶戲珍品,至今已斥資上億元,收藏上萬件偶戲文物。昨天他秉持著「斷捨離」的理念,將所有珍藏的偶戲文物捐贈給國立台灣博物館典藏,期望「為這些偶戲找到更好的家」,在新世代的詮釋下繼續閃耀。他說,「我的錢來自社會,收藏後再回饋給社會,就是一個代管的概念,今天找到很好的單位來管理,理所當然把它交出去。」瀟灑捐出 讓文物代管文化部表示,林經甫收藏的偶戲文物數量和種類珍貴可觀,從台灣早期布袋戲、彩樓、戲服,到亞洲各國戲偶、劇本、戲台、相關物件等,收藏的範疇從台灣出發,擴及中國大陸、緬甸、越南、泰國、印度、非洲及歐洲等地,種類完整多元,可稱是台灣與亞洲偶戲文化的「珠寶盒」。林經甫並在大稻埕成立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致力於推廣偶戲藝術文化。昨天在捐贈典禮上,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一一介紹這些珍貴的典藏,包括有一千多年前的遼朝面具、在巴黎古董店發現連北京都少見的十九世紀北京杖頭戲偶、新加坡古董店裡發現越戰前留下的越南水傀儡,以及約一九五○年代日本文樂三番的吉祥戲偶等。林經甫也特地介紹已故布袋戲大師王炎,流落海外多年輾轉返鄉的日治時代戲台「真西園六角彩樓」,他說:「這是半世紀前王炎和李天祿在拼戲時的彩樓,約末三十六年前,我收到這戲台時,特地請王炎來確認,那時他已失明,但他一摸就確認是他戲台,當時真的是淚奔。」被問及捐出這麼多珍藏的文物是否會捨不得?他直言自己原就有代管文物的觀念,「我一直在推動『時尚老人』,希望讓社會曉得『老人該怎麼當老人』,斷捨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再加上原來代管的價值觀,現今找到很好的單位來管理,理所當然把它們交出去。」展現魄力 落實斷捨離林經甫原是婦產科名醫,自醫界退休後,從預防醫學角度提出「時尚老人」要維持三力—社會力、體力和腦力,「若好好執行這三力,成功老化就可能到來。」其中在物質上則要落實「斷捨離」才會輕鬆,捐贈偶戲文物正是展現「斷捨離」的重要實踐和魄力,因為後代對於這批文物保存不似他熱中,擔負社會責任是沉重的,若不能好好為家族後人處理這批文物,萬一他作古了,反而成為後世的困擾。他表示,在這些偶戲中,有很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認定必須收藏的劇種文物,相信這麼寶貝的東西在國家級的博物館能發揮的功能就會更大。台博館館長洪世佑感謝林經甫的無私奉獻,並表示台博館目前有十一萬件文物,其中人類學文物約四萬件,這次林經甫博士捐了一萬多件,占了人類學文物的四分之一,對台博館的典藏史是重大的改變,也深化台博館人類學門及南洋類藏品研究和展示的能量。 前一篇文章 7.5億年前 巴黎在海裡 下一篇文章 少子化5年飆至45% 2人就有1人 洋人拿土博士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8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創意魔髮 巴黎鐵塔躍頭頂 作者其他文章NSO 推飛行的荷蘭人歌劇音樂會中國戲曲學院名家 8月來台公演威廉・透納特展 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國寶級鉅作吸睛新北文化獎揭曉 劉鎮洲等獲殊榮莫內睡蓮 今開展故宮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3典藏先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