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八課綱起高中生要建置學習歷程檔案,是將來大學個人申請的審查關卡之一。台大、清大招生主管近日受邀出席台北市高中學生家長聯合會舉辦的升學輔導講座,台大建議考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不要上傳太多」,上傳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內容即可。清大則建議學生上傳作品之外,也要描述完成作品的過程。
台灣大學副教務長詹魁元建議,學習歷程檔案,只上傳學生自己喜歡的資料就好,不要上傳學校老師、家長或大學教授喜歡的內容。教授們都已看太多罐頭式的資料,比如每個報考醫學系的學生,家裡的爺爺、奶奶都生病。
此類內容放太多,容易讓教授覺得「又來了」。
詹魁元再舉例,有學生為了充實學習歷程,暑假去參加營隊,教授看到營隊證書的反應「就只是點頭」,沒有加分效果。營隊的收穫若對學生的生涯定向等面向有幫助,才值得,否則營隊對入學沒有直接幫助。參加學術性社團也是一樣道理,學生如果是自願參加,從中知道自己對某個領域有沒有興趣,才有意義。針對高中課程內容,詹魁元指出,台大重視探究與實作,因為學生能夠從課堂中,培養發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清華大學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王潔表示,清大想找具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最看重「歷程」,且要懂得陳述歷程,讓教授看到你的「閃光點」。
王潔也說,建議學生不要只上傳課程或課外活動成果,更重要的是描述完成作品的過程和學習方法,比如老師原來建議怎麼做、盼學生達成什麼目標,學生用了什麼做法來達成,當中的收穫和反思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