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隆俊
猶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時,雖然對颱風很厭惡,卻又有幾許期待,這話怎麼說呢?因為,颱風會為窮困的農家帶來額外的收入。
農民最怕六、七月的颱風,此時稻子即將收成,因此,颱風前夕莫不急著搶割稻榖。然而七、八分熟的稻穗叢還無法搶收,就必須用竹棍一一扳倒,讓它們伏貼著地面,減輕狂風驟雨的侵害。而待颱風一過,又得立即將田水排乾,否則稻粒會生根發芽,那一切的辛苦都白做工啦!
而每當颱風來臨前,還得先把屋頂的瓦片用石頭壓住,再五花大綁地將房子繫在大樹上,以防強風吹襲,至於屋內滴滴答答漏水,自是不用說了!不過,颱風也會為農家帶來小財。
在那燒飯、煮水還沒有電氣與瓦斯爐具的年代,木柴、稻草、穀殼乃至乾牛糞,都是燃料。我們村子後面是一片木麻黃防風林,但仍敵不過「風婆子」的摧殘,當颱風籠罩時,木麻黃霹靂帕啦的斷裂聲響,彷彿告訴村民──不怕沒柴燒了!
當風離雨停後,村人無不忙手忙腳地往林子奔去,撿拾被攔腰折斷的樹木,鋸的鋸、扛的扛,像螞蟻搬食物一樣,把木柴抬回家晒乾後當成燃料。整遍樹林子裡有說有笑的,好似一個大菜市場。
颱風天,孩童的快樂指數也破表,可以興奮地到別人家的果園撿拾被風掃落的水果,主人並不會責罵驅趕,不然水果爛掉了也殊為可惜。
往昔的颱風天有歡笑也有悲傷,那些回憶,永遠深藏在我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