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鼓勵士兵信 75年後重回日本

 |2020.08.27
1117觀看次
字級
現年九十一歲的增島說,絕對不能再發生戰爭。圖╱取自NHK
信上描繪二次大戰日本生活型態。 圖╱取自NHK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七十五周年,一封看似當年日本女學生寫給前線日本士兵的鼓勵信,一名澳洲女性今年三月捐贈給東京都澀谷區公所,在時隔逾七十五年後重回日本。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澳洲女子瑪格麗特.史蒂文森(Margaret Stevenson)的父親法蘭克.史蒂文森(Frank Stevenson),太平洋戰爭期間曾在馬來半島任職。法蘭克於二○一七年去世後,瑪格麗特在父親遺物中,發現一封描繪二次大戰日本生活型態的信,瑪格麗特說:「那是一幅非常美麗的圖畫。看來這封信是從日本寄給在海外前線作戰的日本士兵的,我不知道它怎麼落入法蘭克的手中。」於是史蒂文森將這封信寄回日本捐贈。

寄件人是當時就讀東京澀谷區關東高等女學校(現在的關東國際高等學校)五年級學生高橋洋子(高橋よね子),在調查當年的名冊後得知,一九四三年三月確有一位同名同姓的畢業生。

回憶戰時情景 都是痛苦記憶

雖然不知道高橋洋子的住處,但一九四三年就讀關東高等女學校二年級、現年九十一歲的增島彰子(増島アキ子さん)說,當年上課的一部分課程,就是要求學生每個月要寄三封鼓勵海外日本士兵的信,而這次瑪格麗特捐贈的信,應該就是這類信中的一件。

增島表示,看到這封信這麼完好地被保存下來,真是令人吃驚;寫信的當年正值戰時,級任導師陣亡、學校被大火燒盡,都是痛苦的記憶,「再次讓人覺得不能有戰爭」。

增島回憶當年情景提到,她以前也寫過這種信,都會用稱為「美濃紙」的和紙書寫,也會邊看著教科書或明信片,邊在信上畫上插圖。

寫好的信件都由校方彙整後送往戰地,所以寫信人也不知道會送給哪位士兵;信上寫的大都是鼓勵的話語,或描述家鄉的日常生活點滴等。

導師奉命出征 再也見不到面

增島說,不過,當年戰況惡化之後,學生從一九四三年夏天起都被派到軍備工廠工作,也就沒有時間再寫這種鼓勵信。

一九四四年九月,增島當時的級任導師奉命出征,相關人士為此辦了一場「壯行會」;級任導師後來戰死沙場,壯行會成了增島與導師的最後一面。

當年的女學生不知什麼時候會死去,都戴著寫有自己姓名與住址的頭巾,增島說:「女學生頭戴頭巾、腳踩木屐,現在看來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事,但當年卻是那麼理所當然。」

一九四五年三月十日凌晨發生「東京大空襲」(東京大轟炸),增島工作的錦糸町工廠燒毀殆盡,她當年在前往工廠的沿路上,目睹許多罹難者遺體;學校後來也沒能舉行畢業典禮,並在同年五月因為空襲全毀。

增島強調,不知是否對死亡這種事情感到遲鈍,想法已經變成死亡是理所當然;雖然這封信再回到日本應該感到感激,但絕對不能再發生戰爭,「這封信,是告訴我們絕對不能再發生戰爭的一個教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