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提名的候選人當選最新一屆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延續自此法庭成立以來,皆有一名中國法官的局面。因南海爭議,美國曾呼籲勿讓中國法官加入國際海洋法法庭。
人民日報微信號報導,當地時間二十四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三十次締約國會議在聯合國總部舉行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選舉。中國政府提名的候選人、中國駐匈牙利大使段潔龍當選。
報導說,這次選舉改選法庭七名法官,首輪投票已選出不同國籍的六名法官,二十五日將舉行法庭法官選舉第二輪投票,選出剩餘法官。新當選法官任期九年,自二○二○年十月一日起履職。
國際海洋法法庭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國際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處理國際海洋爭端。法庭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十月,總部設在德國漢堡,由二十一名法官組成。從一九九六年至今,都有中國籍法官。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七月中旬在演說中曾呼籲相關國家,仔細檢視中國候選人資格,並審慎考慮讓中國法官加入國際海洋法法庭,是有助還是有損國際海洋法。
他並批評:「讓中國官員透過選舉進入這個機構,跟雇用縱火犯來管理消防部門沒兩樣。」美國並未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以無此次選舉投票權。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七月十三日發表聲明,改變過去四年來對南海仲裁案的中立立場,正式認定中國南海主張為非法。南海成為美中在經貿、新疆、香港、台灣等議題外,又一個歧見升高的領域。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段潔龍獲選為新任的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出,這個結果反映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