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院文藝復興 重溫美好回憶 |2020.08.21 語音朗讀 19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嘉義縣大林鎮萬國戲院從荒廢多年轉型成為大林代名詞。圖/資料照片 振興戲院內的老放映機。 圖/資料照片 從北港振興戲院二樓看台望下,仍保有以往看電影風趣。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雲嘉南縣市藝術盛事「夏至藝術節」今年邁入第四年,前年起更增添「老台新藝」單元,結合雲嘉南振興、萬國等共五間老戲院,成為地方藝術展演空間,展現「文藝復興」戲院新活力,讓外界看到不一樣的老戲院一面。不過,也有些老戲院因產權或意見難整合建物持續傾頹。嘉義縣大林鎮萬國戲院一九六八年於大林鎮火車站附近建成,歷經戲院、秀場,隨著錄影帶興起,年輕人口外流、產業沒落,因一場大火於二○○二年歇業,之後閒置多年。萬國戲院曾是電視劇拍攝場在地人江明赫二○一一年為喚起民眾對大林關注,經戲院地主樊豐正同意,提供萬國戲院無償使用,後續申請經費,整修戲院內部,成功邀請電視劇拍攝,完畢後江明赫爭取將布景保留,陸續購買黑膠唱盤、投影機等設備妝點,戲院內還設有販售彈珠汽水、泡泡糖、抽抽樂等零嘴的雜貨店布紀,讓人一走進戲院彷彿穿越時空。也因曾是電影《返校》拍攝場景,成功獲得首播權。萬國戲院於二○一七年獲得國際慢城組織認證,二○一八年通過歷史建築登錄,「大林國際慢城」名稱及萬國戲院成為遊客對大林的第一印象。雲林兩座老戲院大復戲院和振興戲院,都在北港鎮,走過半世紀以上,記錄著庶民娛樂文化和民間電影史。近年來接連活化,振興戲院不僅成為完善的音樂藝文展場,大復戲院更引進科技,成為雲林首座科技電影博物館。大復戲院興建於日治時代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年),原名「北港座」,是北港歷史最久戲院,台灣光復改名為「大復戲院」,二○○九年登錄為歷史建築,至今已有九十三年。其間關閉達三十年,直到前年完工,重新找回許多老一輩人記憶。最近雲林縣府除改造為優質展演空間,並推動歷史人文聚落影視音展演體驗,引入新媒體結合AR互動科技,結合地方藝術,打造身歷其境的影視音體驗電影院,成為雲林首座科技化電影博物館。電姬戲院學界搶救珍貴史料台南麻豆電姬戲院,落成於一九三八年,由當地望族陳臣所興建,除放映戲院,戲院也曾為歌舞團表演場所。一九八七年歇業迄今,家族意見分歧,建物凋零,前年十一月登錄為台南市歷史建物。去年六月因內部年久失修、木構腐朽,陳家委託包商評估,但包商擅自拆除作業,一樓兩百多個座位及舞台部分,驚動外界,經南藝大搶救,將放映室內文物帶回南藝大保存。嘉義大林新興戲院,則是另一案例;一九五四年落成,原原名「仁紀戲院」,後易手名為「新興戲院」,經歷過台語、西洋、愛國、瓊瑤電影等不同階段,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夷為平地。為搶救戲院一些珍貴史料,拆除前,南藝大音像紀錄所學生,歷經兩個星期,幾乎每日守候在戲院前,透過影像、圖片記錄過程,希望這些如檔案般影像,能讓未來想記起,或重新發現「老戲院」價值。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助理教授曾吉賢建議,文化部門盤點現有老戲院文化歷史意義與評估建物結構修復可行性,透過文字或影像,輔以口述歷史拍攝記錄完成,讓老戲院發揮更多元的文化意涵。 前一篇文章 NBA泡泡賽 拓荒者擊敗灰熊 搭季後賽末班車 下一篇文章 陳錫煌、朱宗慶 獲行政院文化獎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29.391 新台幣創3年新高2025.06.2603多倫多跨宗教聯合祈福 祝禱世界和平2025.06.26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32025.06.2605【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6均衡吃、多運動、睡眠足 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症2025.06.2607知識翻越大山 姊弟返鄉報恩2025.06.2608【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看大冠鷲 在天空織一頂隱形的帽子2025.06.2609【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10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