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媽祖御匾 爭列國家古物

江俊亮 |2020.08.20
2540觀看次
字級
林仁政博士將協助「臺洋顯佑」御匾,爭取為國家級文物。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臺洋顯佑」御匾中間的「光緒御筆之寶」鈐印。 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光緒皇帝賜北港朝天宮御匾「慈雲灑潤」。 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嘉義地區大旱,經嘉義城隍、北港媽祖聯手祈雨,竟奇蹟降下三天甘霖,化解旱象;事後由光緒皇帝分別賜匾「臺洋顯佑」及「慈雲灑潤」。由於二御匾深具文化資產價值,嘉義城隍廟與北港朝天宮將共同爭取列為國家級文物。

嘉義城隍廟是國定古蹟,於清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由諸羅(今嘉義)知縣周鍾瑄捐獻六百餘兩銀、參將阮蔡文捐四十兩銀合力興建而成,是全台唯一由皇帝敕封為「綏靖侯」的城隍,因此嘉義城隍廟的台階,使用了代表侯爵的五階。

嘉義城隍廟董事長賴永川表示,周鍾瑄是貴州人,擔任諸羅知縣期間,賑饑荒、興水利、減稅賦、修文廟,有「台郡循吏冠」之讚,清乾隆十八年(一七六二年)以高齡九十二歲辭世。地方士紳後來恭製周鍾瑄雕像,安置城隍爺旁,享受香火供奉。

賜匾三廟  僅存兩方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助理教授林仁政表示,嘉義城隍廟內的「臺洋顯佑」匾額,與北港朝天宮內的「慈雲灑潤」匾額,都是由清光緒皇帝頒贈;緣自光緒十二年嘉義大旱,剛好嘉義城內迎北港媽祖(二媽)進城,當時知縣羅建祥於是率領地方仕紳,禮請北港媽祖與嘉義城隍廟、東門龍王廟共同祈雨。

林仁政指出,城隍信仰演變到前清時代,已等同於地方主神,當時甚至規定新任官員,必須前往各地城隍廟,親自向城隍爺告知後才任職,因此官方祈雨地點多在官祀城隍廟,或是主掌人間雨水的龍王廟舉行。

他說,當年祈雨後的隔天,不僅天降甘霖,而且一連下了三天,化解旱象。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於是奏請光緒皇帝分賜御匾,嘉義城隍廟賜匾「臺洋顯佑」、北港朝天宮「慈雲灑潤」、東門龍王廟「海嵎昭靈」,但嘉義市東門龍王廟早已不存在,御匾也不知所終。

協助申請二御匾為重要古物的林仁政表示,光緒皇帝賜匾三廟的過程,完整記錄於《清德宗實錄選輯》等官方史料中,可見當時備受重視。儘管現僅存兩方御匾,但仍能從中窺見,當時笨港天后宮(即北港朝天宮)和嘉義地區信仰交流,也是研究台灣官方祈雨的重要物質線索。

雕刻精美  工藝獨特

有別於其他御匾,林仁政發現「臺洋顯佑」御匾的四個片狀陽文大字,從正面看過去,完全看不到任何固定的釘痕,必須從匾板後面,才得以看見匠師運用竹釘從匾後釘入,藉以牢固底板上的「臺洋顯佑」四個大字。這種作法,既不會破壞字體,且竹釘又不像鐵釘會生鏽,進而產生裂痕,工法相當特殊。

嘉義市文化局表示,「臺洋顯佑」御匾雕刻製作精美,具有文化資產價值,市府已於二○一七年指定為一般古物。日前經文資委員審查,再次肯定「臺洋顯佑」御匾的歷史獨特性與工藝特殊性,包括保留清代使用杉木和樟木製匾、四周邊框共雕飾九條龍紋、匾書文字為片狀陽文金字,以及有皇帝御筆之寶鈐印等,也符合清代官廷龍匾式樣,歷史事件脈絡清楚,將爭取為國家級文物。

賴永川表示,嘉義城隍廟、雲林北港朝天宮在百餘年前共展神蹟,祈雨化解旱象,這次再度攜手合作,將兩方御匾分別提報地方文資審議會,希望進一步成為「重要古物」,再共同爭取列為國家級文物,期望再現百餘年前兩廟合作的景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