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何謂不殺生 何謂殺業 |2020.08.19 語音朗讀 1370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不殺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大至殺人,小至殺死蟑螂、老鼠、蚊蟻等,都是殺生但罪業不同。圖/unsplash 影片來源:Youtube/ibpsradio/一般人對殺業有什麼樣的誤解文/星雲大師佛教說不殺生,但不殺生定義究竟是甚麼?從佛教的戒律來講,殺生有兩種,一叫突吉羅(輕垢罪),一是波羅夷(極重罪)。波羅夷是不可救的意思,也就是棄罪,殺人才會構成「波羅夷」罪,這是戒律中的根本大戒,是不通懺悔的。殺害蟑螂、蟲蟻,是犯突吉羅,屬於惡作,雖然一樣有罪,但跟殺人不一樣。這種殺生雖有過失,但可通懺悔,可以補救,可以將功折罪,例如有的人以放生、護生來滅罪,有的人用懺悔、發願來消業。圖/unsplash世間上任何事都有因果,但因果很複雜,因中具有善惡,果報也有善惡,就看孰重孰輕。例如,同一塊田地裡,有的種子發育不良,有的雖然沒有好的外緣,一樣茁壯,可見因中的成分不同,所招感的果報當然也有不等的結果。就等於一場戰爭,某人對救國救民的理念強,就能勇敢殺敵,如琉璃王率兵攻打迦毗羅衛國時,摩訶男為了拯救族人,寧可犧性自己的生命,這樣的行為看起來雖是殺生,但功勞更偉大。圖/unsplash佛教主張不殺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大至殺人,小至殺死蟑螂、老鼠、蚊蟻等,都是殺生。不過,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所以不殺生,主要是指不殺人。根據佛教戒律的根本精神,驅除蚊蟲等行為並不是很嚴重的大問題,因為佛法所說的不殺生,主要以「人」為對象,以殺人為嚴重,殺人是佛法所不許,如果為了去除蟲害,能夠事先預防當然要比事後殺害來得好,但以人為本的佛法,為了生存,雖用殺蟲劑驅蟲,並不是很大的罪惡。圖/unsplash事實上,我們平時在無意中難免犯下殺害生靈的行為,這種無心之過,縱使有罪也很輕微,有些甚至無罪,最主要的是不能懷著瞋恨心而殺生,以瞋心而故意殺生,必然要墮地獄受苦。因為在佛教來講,罪業有「性罪」、「心罪」,有的人歡喜殺生,以殺害生命為玩樂,有的人因報復心而殺生,罪業比較重,有的人為了自衛而殺生,有的人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而殺生,等於刑法上有故意殺人、蓄意殺人、臨時起意殺人、一時情結殺人,或誤殺、錯殺、酒醉殺人等,罪刑都有輕重不同。圖/unsplash所以,不要把佛法的規範視為畏途,認為是束縛我們自由行動的繩索,或以為佛法的戒律要求太嚴,難以守持。其實,佛法的戒律有很寬容、自由的精神,只有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情況下,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開示 生死的種類 下一篇文章 吃葷食名稱的素菜 有沒有罪過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6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7【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法語 退一步想星雲大師 如何結緣?星雲大師 發心難星雲大師 我們為什麼不吃蛋和五辛星雲大師 佛教經典裡的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