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轉彎處】 不要動我的冰箱!

文/欲言 |2020.08.19
987觀看次
字級

文/欲言

雨晴在青春年華的時候,隨著國軍撤退來到台灣。那時她人在南台灣,與丈夫的軍營一南一北分隔兩處,平時的生活相當辛苦克難,不僅物資匱乏,時常搬遷,而且自己一個人要從什麼也不會,想辦法獨力養兒育女。辛苦了大半輩子,當孩子們都成家立業後,另一半也走了,又再度孤獨一人。

她在約莫50歲那年小中風,當時孩子們擔憂極了,幸好有些臉歪嘴斜、說話不清的症狀時,就立刻送急診處置。後來恢復的狀況極好,沒有什麼後遺症,出院後直接回到原來的住處,一個人生活。沒想到數年之後再度中風,使得左側肢體偏癱,左手左腳沒力,平路走不穩,上下樓梯也有困難。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雨晴近年來因為髖關節和膝關節逐漸退化,產生疼痛不適的狀況。這讓她開始出現自我照顧的困難,舉凡生活自理、獨立行走等都需要仰賴旁人協助。由於雨晴堅持不和子女同住,於是兒女為她請了外籍看護在家24小時照顧。

有天她愁眉不展,聊起孩子們對她生活上的限制太過頭,時常像在訓誡小孩一樣,不准她吃這吃那,甚至會要求她不能多吃那些從小吃到大的食物。有時孩子們周末來探訪她,還會突襲檢查她的冰箱有哪些食物、櫥櫃裡有哪些零嘴,看到不滿意的、覺得有害健康的,先叨念母親一番,說這個不營養、那個傷身體,然後把所有「不合格」的食物,統統丟進垃圾桶或帶走。

聊到這裡,她忍不住嘆息道:「活到這把年紀了,又不是小孩子了,其實還是希望兒女能尊重我。我知道孩子們都是為了我好,所以為了家庭和諧,也就不跟他們計較。但是被叨念責罵、被限制飲食,還有明明是自己的冰箱,卻被翻箱倒櫃地清理,感覺真是不舒服……」

長輩的生理健康固然要注意,但是心理層面的需求也同樣重要。身為職能治療師,誠摯建議家屬在關心長輩的生活時,別忘了以「互敬互重」為前提,調整溝通表達的方式,用多一些正面的表達,導引長輩改變生活方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