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首創手遊成癮評估量表 13%學生手遊成癮症

 |2020.08.17
2155觀看次
字級
手遊成癮者對遊戲的消費意願也會跟著提高。圖/Unsplash

【本報訊】過度沉迷手機遊戲不只是「網路成癮」,而是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精神疾病的「遊戲成癮症」。國衛院今(17)日發表全球第一套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只要回答4個問題,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要注意成癮風險。經調查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中有13%的學生有手遊成癮症。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指出,網路是每個人生活所需,近年已不再討論網路成癮,而是關注手機遊戲成癮議題,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愈玩愈久才能滿足)和戒斷症狀(不玩就感覺不安),都跟傳統的成癮行為很類似。

林煜軒、心理師潘元健、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邱于峻研究團隊發展全球首套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量表分為標準版(共12題)與簡式版(共4題)兩種版本,提供手機使用者針對近3個月接觸手機遊戲的情形進行自我評估,簡式版本的得分高於10分以上,就要注意可能有手機遊戲成癮的情形。


圖說:國衛院發表全球第一套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圖/國衛院提供

研究團隊針對全國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1萬775名學生做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有1495人達到10分,約有13%有手遊成癮,當中又有189人符合1年以上的手遊成癮症。此外還發現,屬於手機成癮情形的使用者,除了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之外,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跟著提高,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中,消費意願呈現明顯差別,國小學童為21.4%,國中生為36.3%,而高中生則高達42.2%,都明顯高於一般學生的手機遊戲消費情形。

林煜軒建議,民眾可運用評估量表來提早發現手機遊戲成癮的潛在族群,同時搭配研究團隊自行研發的手機程式「Know Addiction」來了解手機使用時間的具體情形,並透過該程式的自動提醒功能,建立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圖說:根據研究結果,約有13%學生有手遊成癮。圖/Unsplash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