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薯餅 道地家常菜 |2020.08.10 語音朗讀 28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薯餅簡單好製作,是瑞士道地家常菜。圖/童言 圖文/ 童言 出生祕魯的馬鈴薯於十六世紀後半葉由西班牙人引進歐洲,迄今已是歐洲各國主食之一。法文的馬鈴薯pomme de terre照字面直接翻譯即「地裡的蘋果」,足見本身所蘊含的養分堪與蘋果較勁。現代人營養過剩,馬鈴薯遂成為減重大忌,著實委屈了它。圖/童言馬鈴薯有大有小,全球認證的品種已逾五千多。數年前行腳至馬鈴薯故鄉祕魯,在中部安地斯山脈的傳統市集上見識了土產多元的馬鈴薯外,旅途中每天餐點的前菜或主食裡都離不開馬鈴薯,深感祕魯人對馬鈴薯的熱愛,同時也了解它在印地安民族飲食中的重要性。愛爾蘭人在十九世紀中葉,曾因馬鈴薯病害毀損引起空前饑荒,迫使大批愛爾蘭人遷居美國,而滯留家鄉的人半數以上餓死,全國人口數驟減對半,寫下愛爾蘭最悲情的移民史。德國人傳統上水煮馬鈴薯食用,剩下的隔天加點料煎炒,是一道很家常的配菜:Bratkartoffeln(煎馬鈴薯)。起源於比利時或法國的薯條頗受喜愛,然瑞士薯餅(Rösti)也不遑多讓。在瑞士用餐,當服務員問及配菜要水煮、煎炒或油炸馬鈴薯時,我總回說:「Rösti,bitte.」(請給我薯餅。)瑞士薯餅食材圖/童言馬鈴薯400公克、些許奶油、鹽、胡椒做法馬鈴薯洗淨削皮後,搓成粗絲條狀,擠出水分。圖/童言取一平底鍋熱油,用湯匙舀薯條絲放在鍋上,略微擠壓成2~3公分厚圓餅狀,撒點鹽、胡椒粉於上,以小火煎15分鐘左右。圖/童言翻面續煎15分鐘,待表面金黃、內軟外酥即可。圖/童言裝盤後當配菜,單吃或沾醬皆宜。圖/童言貼心叮嚀:食五辛者,可加1/2小顆的洋蔥丁到擰出水分的馬鈴薯絲條攪拌,增添風味。薯餅可煎成蛋餅大小用。 前一篇文章 除了吃維他命 吃蕎麥麵也有B12 下一篇文章 「百果之宗」水梨 潤肺止咳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音樂家李叔同2025.10.1603佛光山線上佛學院 學子雲端精進2025.10.1604【浮世畫框】 藝術回歸生活喜悅2025.10.1605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6巴黎佛光人捐物資 關懷弱勢群體2025.10.1607雪梨佛光人 三代喜同堂2025.10.1608英文畢業門檻 陽明交大廢除2025.10.1609病假扣全勤獎金 勞長認不合理2025.10.1610從極地到珠峰 世界級地標郵局2025.10.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蔬食樂活】黑豆煮不爛的啟示【點心時間】美味豆花心花開【純植食堂】夜市風酥皮棒棒腿【節氣養生】霜降 甘醇溫潤 桂香龍眼小米露【健康新主張】天貝新風味 高蛋白蔬食大進化【植然味道】萬物皆可入蒸 瀏陽的飲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