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潮州鎮朝林宮借用鄰址門牌四十七年,終於在今年六月間取得專屬門牌。圖╱陳弘逸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潮州鎮朝林宮是三級古蹟,更是林後崁腳三家村三個里的聯合庄頭廟。自一九○九年建成後,歷經水患、戰爭、荒廢到整修一百一十一年。二○○六年朝林宮由屏東縣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
潮州鎮泗林里地方耆老傳,過去曾有居民看見,一個小孩從天而降,雙腳蹬地形成土堤擋住洪水,替村莊免除水患之災苦,當地居民認為是太子爺顯靈。加上早年每逢暴雨必犯水患,地方規畫建廟祈求平安。
到了日治時期於一九○九年積極申請建廟,以太子廟名義申請取得建廟許可,朝林宮才順利建成。一九三○年代,日本殖民政策轉變,開始拆毀或改建寺廟。居民為守住廟宇,將主神太子爺神像由信徒請回家中供奉,主神也暫時改由供奉媽祖。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居民又將朝林宮所有權轉移至「四林農事實行組合」,成為地區農產的集散地點,直到戰爭結束才恢復。
一九七三年首次辦理寺廟登記,並借用朝林宮旁紀姓住家的門牌作為使用地址;借用門牌四十七年後,在潮州鎮公所、縣政府、鎮代會的努力之下,終於在二○二○年六月取得朝林宮專屬門牌。期望讓這座百年古蹟得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