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歷經近1年4個月的修繕,終於在近日竣工。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本報金門訊】金門首件旅外僑胞將祖厝捐贈給縣政府的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歷經近1年4個月的修繕,終於在近日竣工,中央文資局相當重視,希望進行適度的活化利用,延續古蹟歷史文化空間,讓古蹟再次展現生命力。
由於捐贈者希望此處未來可以成為知名景點,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表示,將規畫加強宣傳,並與觀光業者及機場排班司機合作,達成捐贈者的宿願。
到過大地參訪吳心宅的人,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在台灣龍潭著名的「小人國」裡頭,就有一棟縮小版的吳心泉宅,3年前房屋繼承人吳友鏗在徵得另一位繼承人吳友量同意,親自把房屋所有權狀從馬來西亞帶來贈給金門縣政府,成就了一段佳話,之後也影響沙美張文帝洋樓繼承人張惠英女士起而效法,把張文帝洋樓也捐給縣府。
金門縣政府在接受贈與後,由於該建築部分構造因白蟻蛀蝕明顯已有破壞,及裝飾構件之損傷,門扇因日據時期、軍方進駐使用造成之損壞或佚失,牆體構造因滲水造成構材之風化損壞等,在進行適當的修復工程,為恢復建築之風華,文化局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研提計畫,由縣府編列預算修復,期盼透過地方及中央的全力支持,共同延續歷經近百年建築之美樣貌並活化建物生命。

圖說:金門大地吳心泉宅修復竣工。圖╱中央社
金門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郭朝暉表示,吳心泉宅已在6月修復完工的,其中二落的大厝部分,文化局規劃由駐縣藝術家進駐,藉由各種閩南元素建築之美,讓藝術家文思泉湧,激盪出絕美的藝術作品。右護龍洋樓空間規劃作為吳家變遷及建築生命史導覽館,贈與人吳友鏗表示,將捐贈部分文物,以充實館藏,未來以吳心泉紀念館為名,對外開放參觀。讓此棟僑匯建築能重新展現其形貌,並活化空間格局,提供遊客一處觀光新景點。
吳心泉宅位於金沙鎮大地自然村,為大地人吳心泉(1887-1950年)於1929年開始興建,1933年興建完成,為金門僑匯建築代表之一。建築混合了傳統建築及洋樓建築之特色,充分代表1920年代金門盛行的閩洋折衷僑匯建築之形式,具有高度的歷史與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