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雋婷
從事教職十五年來,學科方面的偏差行為,最難以處理的就是「作弊」。
不論成績優異或是差強人意的學生,都會發生考試不誠實的情況,但難就難在必須有「真憑實據」,才方便告知家長共同協商對策;在沒有掌握證據的情況下,很多老師可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這其實並不是適當的作法。
學生作弊的方法有很多種,舉凡小抄、看同學的答案、發卷後自行修改再來討分數等。實際上約談學生後終歸一個答案,就是想「拿高分」,而這背後則存在著個人期待、父母責罰、同儕競爭的排名壓力等等。通常,我都會讓學生先自我省思,究竟為什麼要有一連串的大考、小考,考試的目的又是什麼?而孩子們在反省之後往往都願意吐露實情。
成績表現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雖然突飛猛進的狀況也有可能發生,但實務上極少原本學業成績低落的學生,可以突然考一百分。而作弊時的心境一定是惶恐又害怕被發現,若是因此得了高分,又真的能快樂嗎?如果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成果,自然歡喜愉悅;若是用不誠實的手段獲得的分數,那麼孩子原本純淨的內心,將因此備受考驗。
錯了,請勇於面對,把不會的題目問清楚、再複習,這樣,就是老師和家長們心中「幾霸分」(一百分)的乖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