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專注眼前的目標,不用理會別人目光,終會成功。中國大陸河北衡水一名老翁,多年前在家具店看到竹藤椅子後,靈機一動,想要以自然方法種出「椅子樹」,苦心鑽研十七年來,他面對多次失敗,更被外人說這是作白日夢,但他屢敗屢戰,終於以榆樹種出能夠讓人安坐的「椅子」。但他並非要販賣,而是計畫朝旅遊方向發展,打造一個生態藝術家具園,種出來的椅子、家具用來展覽和體驗。
這位老翁是深州市王家井鎮西蒿科村的村民尚春林,六十七歲的他一手種植的椅子樹外型奇特,椅子的支架、座位、椅背及扶手全由樹枝構成,上面還有猶如帳篷的樹葉作遮擋。
尚春林表示:「這個並不是憑空想像。」他多年前在家具市場看到有人在賣古典家具,突發奇想也想種出一體成型的椅子樹,尚春林回想當時情景:「我說這要是長成的,不是拼接的多好。那個銷售員就說你白日做夢,我當時就有點賭氣,回去了以後還真是想,如果是能種出來這種家具有多好。」
光決定樹種
就用掉3年
「種家具」就是讓樹木盤根錯節,讓枝幹長成家具的形狀。種椅子樹就是按照一定的距離種四棵樹,四棵樹作為椅子的腿,其餘的樹枝相互纏繞,形成扶手和靠背。尚春林表示,他隨即著手選擇適合的樹木品種,為此他更走訪多地,最終才選出目前種植的榆樹。但光為了確定樹種就用掉三年。
尚春林說:「真正種成是二○一五年,出了第一把成品。可以說這個從小苗開始種,一直到椅子的長成,它每一個環節都是我研發道路上的關卡。」當時他曾帶了一把六、七年樹齡的椅子到廣州藝術品博覽會,成功獲得不少在場人士的注意,更有人出價八萬元購買,但他當時不捨得出售而作罷。
目前,尚春林已種出一些精美的椅子。尚春林說,椅子樹的創意雖不是他提出的,但他現在一定是做得最好的。
尚春林喜歡農業種植技術,以前也從事過園藝職業,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十七年來遇到問題,尚春林都靠著經驗,一點點摸索解決。有時遇到一個難題,光解決問題可能就需要一年的時間。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有的椅子成型用了七、八年。現在技術雖然比較成熟了,每種出一個成品,也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
年限決定質量
耐心等待生長
尚春林說,年限是決定椅子樹質量的唯一條件,椅子樹是一件生態藝術品,為了自然的價值,就要耐心等待它生長,而不是讓它速生。
每張「椅子」得種這麼久才算得上完成。尚春林認為這是一個很漫長的旅程:「這個和其他加工的技術不一樣,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算你找到解決的方案,你應用上以後得等待一年的時間,才能出結果。」
尚春林說,這幾年來,有不少人想要購買種出來的椅子,但他從沒有賣過。每張椅子都承載了他的研發過程,裡面有很多故事,他不忍心賣掉,更願意將它們展覽出來。尚春林希望將樹木家具發展成一門生態藝術,他表示:「在有生之年,我的理想就是能打造一個生態藝術、家具文化村,實現這樣一個願望,我就知足了。」尚春林說:「我還打算研發蘋果樹椅子、桃樹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