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簡淑慧老師以引起學習動機做為最主要的目標,學習假新聞的辨識之外,更試圖讓學生運用所學,嘗試解決問題。
文圖/簡淑慧
「諸君,我最喜歡八卦了!」原來假新聞可以找「美玉姨」幫忙,學生好奇追問:「我跟美玉姨說Hello她會回答我嗎?」老師一本正經地回應:「美玉姨是AI機器人,她只會針對假新聞發聲,不會跟你聊天喔!」全班瞬間哄堂大笑。
「美玉姨」是誰?原來她是台灣第一個過濾網路假資訊的對話機器人,「美玉姨」的名字來自「每」當「遇」到謠言的諧音,如果將「美玉姨」加入群組,有人發佈不實或爭議的資訊,而資料庫恰好有相關訊息,「美玉姨」便會自動加入對話,說明這則資訊之真假,或解釋這些訊息是個人意見還是官方政策。
究竟是什麼課程,請出「美玉姨」,而使得上課氣氛這麼熱鬧呢?
雙溪高中上學期邀請我為國一學生指導「跨界閱讀」課程,我深知剛進國中的孩子正進入狂飆期,不喜歡聽枯燥的理論,因此以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做為最主要的目標,其次是讓學生運用所學,試著解決問題。
「閱讀教育最重要在文本,新聞報導可說是最貼近生活的教材,但文本絕對要慎選,才能讓學生的目光從手機轉移到報紙。」《人間福報》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因此我協助雙溪高中向報社申請25分報紙,讓國一同學能同步閱讀善知識,並挑出有趣的文本與實例,設計出18堂「跨界閱讀」。
為了模擬報社編輯實務,我帶學生進行分組合作,由「三階段」導入媒體識讀教育——第一階段先「辨識真假」,從認識新聞、分類、讀報、歸納、探討到明辨,讓學生學會找出關鍵字整理出報導重點。第二階段「追蹤探知」,從延伸閱讀進行追蹤探討,讓學生不僅辨識假新聞,也能找出解決之道。第三階段導入「創生典範」,以之前在福報的報導為例,導入「食農教育」、「綠色環保」、「社會行善」三大專題,與雙溪偏鄉環境特色接軌,指導學生學習以各種圖表整理重點,進行分組發表及分享互評。
經過學習之後,有學生在「開箱文」專題中學會舉一反三,提出校慶開箱文的建議。也有學生從「62條偏鄉小旅行」報導中糾錯,質疑平溪怎會推出「雙溪小旅行Doc」?還有學生以插畫圖文整理出「LED燈的影響」。
看見學生從閱讀中蛻變,能舉出家鄉哪裡有LED光害、哪些季節食材是在地特色,對地方環境開始有敏感度,令人深深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