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世國小深耕閱讀 成為孩子的翅膀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 |2020.07.27 語音朗讀 18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學生到校長室作客,成為「校長的小客人」。圖/花蓮富世國小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 花蓮報導 位於花蓮立霧溪口的富世國小,群山疊翠,是太魯閣國家公園裡的原住民文化重點學校,校長梁衍忠以培養「學習力、品格力和文化力」為目標,深耕閱讀,讓閱讀力成為孩子們的翅膀,帶領孩子們看到廣闊的世界、深入原鄉文化內涵,期許找到自我信心的寶藏。 富世國小是花蓮縣的偏鄉學校之一,全校學生數不足百人,閱讀推手之一的教師吳嘉琳表示,只要運用適宜的教學理解策略,就能引導孩子建構出自己的閱讀方法、養成自學能力,全人發展成為終身學習者。 以《立霧溪畔.愛閱交響曲》獲得108年度「閱讀推手獎」的吳嘉琳,分享翻轉教學現場遇到的閱讀困境,在行政與教學雙重支持下,邀請學生、家長和教師共同投入深耕閱讀的行列,猶如美妙的交響樂章,各自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吳嘉琳透過「閱讀尋寶」、「個人閱讀積分競賽」、融入民族文化課程的「太魯閣族閱讀營」,以及結合環境與食農教育議題的「閱讀烘焙營」等課程,帶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也鼓勵家長陪伴親子共讀。 在她的推動下,各班成立班級圖書區,實行晨光閱讀及閱讀分享讀書會;每周三利用升旗時,隨機抽選班級代表上台發表閱讀心得。校長梁衍忠更是親力親為,每周固定時段與全校學生面對面共讀,設計不同活動刺激學習動機。 其中,「校長的小客人」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獎勵。每月由導師推薦班上學生到校長室作客,梁衍忠會準備蛋糕、點心和桌遊,與學生共度歡樂時光,並透過問答,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表現,用「心」感受閱讀的意義,也充分訓練口語表達。 作為原住民文化重點學校,民族教育也是發展重點。富世國小引進部落耆老和社區工作者與教師們共作共學,透過踏察、體驗和操作,帶領學生動態閱讀太魯閣族的文化,重新發現部落文化的深厚底蘊。 梁衍忠讓學生透過實作及情境閱讀,了解「打獵不僅為謀生、織布不只是織帶」的觀念,因此在學期結束的民族教育成果發表會上,有中年級學生提出「打獵必須具備勇敢、智慧及保育概念,才能與山林永續共存」、「完成織帶的過程,呈現部落女性勤勞、耐心和刻苦的持家能力」的心得與觀點。 教導主任溫莉美回顧五年來深耕閱讀的成果,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讓學生從膽怯走向自信,在體育和歌舞專長之外,還能以口說、表達和寫作獲得肯定。過去曾有女學生被點名上台就發抖,甚至淚流不止,如今卻能和同學搭檔表演,透過猶如「答嘴鼓」的一問一答方式,解說太魯閣族群的部落文化。 學校也鼓勵學生積極投稿,作品屢見報章媒體,六年級學生尤昇的文章還被選入109年度太魯閣族文化刊物。 溫莉美表示,雄偉的中央山脈確實帶來城鄉與地理上的差距,但富世國小透過閱讀改革,將教育現場的困境化為轉機,善用當地文化資源,使身、心的全面閱讀力成為孩子的雙翼,讓孩子們能帶著原鄉部落的文化底蘊,飛向更廣闊的世界。 前一篇文章 嘴巴與心靈相通 下一篇文章 【教學線上】從媒體識讀拉近學生與善的距離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29.391 新台幣創3年新高2025.06.2603多倫多跨宗教聯合祈福 祝禱世界和平2025.06.26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32025.06.2605【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6知識翻越大山 姊弟返鄉報恩2025.06.2607均衡吃、多運動、睡眠足 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症2025.06.2608【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看大冠鷲 在天空織一頂隱形的帽子2025.06.2609社論--切莫誤判中東情勢2025.06.2510如是說2025.06.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普門寺讀報教育走入校園 涵養正知正見的三好學生《人間福報》走進阿里山鄒族部落小學 十字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