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福部健保署六月八日首度依法匡列八大類「健保部分給付、民眾負擔差額」醫療器材,訂出自付差額上限,新制引醫界、民眾反彈,醫師發起臉書反對行動,健保署昨天公告,七月二十四日廢止原預定於今年八月一日生效民眾自付差額特材「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等共八類核定上限費用。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該八類自付差額特材將依原作業方式辦理,「我們不是不管,醫界也認為需要處理極端值。」但目前傾向不制定自付差額上限,與醫學會的共識是規範極端值方式,保障民眾權益。
對於收費超過極端值及民眾反映異常調漲者,健保署將於健保資訊網服務系統(VPN)設定提醒回饋特約醫療機構機制,朝動態監控管理,並建立價格透明醫材比價網,讓醫師與病人共享使用決策,使自付差額特材的使用進入良性循環。
重大傷病優待
11月後再討論
因應健保財務吃緊,衛福部有官員透露,因重大傷病不見得都是經濟弱勢,考慮取消免部分負擔。衛福部長陳時中昨早出席台北醫院附設悅心長照暨早療中心開幕,他表示,重大傷病卡是避免「因病而窮」,怎麼更公平負擔,最快十一月後才會有變動。
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則坦言,確實有部分重大傷病者非弱勢族群,目前健保費用急需開源節流,才會有專家提出上述建議,但目前尚待研擬。健保會十一月將討論是否取消重大傷病免部分負擔,李伯璋僅說,以健保署立場,一定保護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