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 解惑系列1 以房養老會債留子孫嗎?

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2020.07.21
4458觀看次
字級
申辦以房養老前,除了注意利率變化,也應和子女好好溝通。圖╱資料照片
以房養老的觀念,銀髮族的接受度逐漸上升。圖╱資料照片

文╱沈婉玉 圖╱資料照片

工作近30年,陳大姐實在不想再過著時常得搬家的租屋日子,咬牙在新北近郊買了一間房,與年邁的父母同住。

幾年前母親過世,近90歲的父親身體狀況也不甚佳,未婚的陳大姐原本盤算,等自己老去,房子就給侄兒侄女。

但看到兩個哥哥及侄兒女們,對臥病父親的冷淡,她開始質疑,當她需要照護時,哥哥、侄兒會理她嗎?房產還要留給迄今仍是無殼族的哥哥們嗎?還是申請以房養老,讓自己晚年不用擔心仰賴他人,但這樣會不會傷了手足情,陳大姐陷於掙扎。

銀髮族接受度逐漸上升

許多以房養老的申辦者也都有類似陳大姐的疑惑,要不要遺留房產成了最大的心理障礙。金管會統計,去年截至6月底,全國以房養老核貸件數共3598件,比起2018年同期增加921件,顯示以房養老的觀念,銀髮族的接受度逐漸上升。

合庫銀行高層指出,辛苦了一輩子,老年生活不應太辛苦,又不想讓收入有限子女承受太大壓力,透過以房養老,提供生活必需的花費在家養老,是合庫2015年首創以房養老貸款的主因。

滿60歲名下有屋可申請

不過,開辦後發現,不少長輩其實並不缺生活費,但希望透過以房養老讓自己手頭更寬裕,以提升生活品質。很多人會擔心,以房養老真的可靠嗎?會不會「債留子孫」?

依據內政部統計,國人60歲以後平均餘命為22年,也就是82歲,以房養老貸款期限最高上限為95歲,較平均餘命多出13年,貸款養老期限足夠安享天年。

以合庫為例,只要年滿60歲名下有房子的年長者,都可提出申請,年齡加借款期間要大於或等於95,依據房產的價值、貸款成數及借款期間的不同,月領金額也會不一樣。

活過95歲上限房子照住

如果以房養老已活超過95歲,合庫高層表示,以房養老是長照的一環,基於社會公益,銀行不會收回房子,還會每月繼續撥款照顧。

由於辦理以房養老要留下繼承人的聯絡資料,做為緊急聯絡人,通常是子女或配偶,他們有義務告知銀行貸款人的狀況,銀行也會定期查核。若貸款人因無法自理需要入住長照機構,可結合安養信託,將以房養老的月領金額直接撥付給機構。

活化資產每月「領薪水」

資產活化的方式很多,有人認為將房子抵押貸款拿出來投資,可能獲利更高,但投資有風險,還要小心被騙。以房養老是月月支付,銀行只負責代管及撥用,但房子所有權和使用權都還是自己的,讓年長者有如領薪水一樣安穩過日。

各家銀行申辦流程、貸款成數、利率、期限、借款人申辦門檻、相關費用及權利義務等不盡相同,需了解清楚。

65歲擁1800萬元房 月領2.4萬

案例:65歲,房價市值1800萬元,申辦以房養老,未來每月可領多少錢?

合庫方案

若借款30年,最高核貸成數7成為1260萬元。借款30年為360期(30年x12月),則首月可領3.5萬元(1260萬元÷360期)。

但第2期以後開始要付利息,以利率2.16%試算,雖然利率固定,但因貸款採月付,金額會每月累計,應還利息每月都會增加,但扣息上限最高為1.1萬元,一直到銀行扣除利息,每月實取金額只有2.4萬元時,銀行會暫時終止扣息,利息將先掛帳,等30年、第360期期滿,再1次付給銀行利息。

合庫補充,申貸者的「年齡」、「授信期間長短」及所提供的「不動產鑑估價值」,包括坐落地點、屋況及其未來市場性等因素,都會影響每月撥貸金額的多寡。

.第1期╱3.5萬

.第2期╱3.5-本次應繳利息【3.5萬(利息本金)×2.16%╱12個月】=3.5萬-63元=實際可支配金額

.第3期╱3.5萬-本次應繳利息【7萬×2.16%╱12個月】=3.5萬-126元=實際可支配金額

當「實際可支配金額」降至2.4萬、也就是每月應繳利息達1.1萬元時(利息收取上限每月撥付本金之三分之一),超過的部分掛帳,每月實際可支配金額維持2.4萬。

以養老30年期滿估算,申辦人因銀行終止扣息,掛帳待還利息約為108萬9006元。

土銀方案

視貸款成數不同有2種方案

方案1/貸款成數超過5成,計算方式和合庫相同。

方案2/貸款成數低於5成(含5成),則可採利息全數掛帳方案。

以本案例採全掛帳方案試算

房屋估價1800萬元,只貸款5成,為900萬元。借款30年,共360期(30年×12月),則平均每期撥款2.5萬元(900萬元÷360期)。

也就是每期實際可支配金額均為2.5萬元,至期滿再連同本金,1次還給銀行。

若以利率2.2%來試算,期滿掛帳利息為297萬8266元。

愈來愈多人認同「我的房子就是我的退休金」,有意申辦以房養老貸款。但因以房養老是市場上相對較新的貸款商品,民眾不熟悉、疑問也多,加上事前未與家人充分溝通,且處理過程會比一般房貸長,常常辦到中途「喊卡」。

銀行主管根據過往實例,整理出以房養老貸款常見2大誤解及4大疑問:

房子是退休金 搞清楚貸款問題

2大誤解

1.申辦後房子就變銀行的

以房養老貸款只是把房子抵押給銀行,所有權及使用權還是借款人的,到期只要清償借款,房子就會回歸所有權人或繼承人。

2.期限未滿,往生會吃虧

若申辦後身故,生活費還沒領完,銀行會先洽繼承人,詢問願不願意還款,若未積欠利息,就只要償還已借貸的本金,若有積欠利息,則要連同本利一起還。不願還款,銀行才會拍賣房子,清償後若有餘款會交付給繼承人,不會吃虧。但若拍賣所得不足以清償本利,建議繼承人選擇拋棄繼承免於被追討,銀行會將未清款列為呆帳。

4大疑問

1.貸款中的房子是否可申辦?

可以,但銀行會將目前沒還完的房貸金額,納為考量。

2.出租中的房子可否申辦?

可以,但通常銀行辦理出租房屋估價時會扣除押租金,放款成數會降低。

3.身故後房子如何處分?

銀行會先請繼承人清償借款,繼承人可出錢清償、或自行售房來償還,或與銀行協商,改由繼承人「借新還舊」。若繼承人不願處理,銀行才會聲請拍賣。

4.借款人失智了怎麼辦?

若借款人因失智等因素喪失行為能力,經監護人同意後,銀行仍可繼續撥款。

誰適合以房養老?

名下有不動產但無足夠現金維持退休生活之需。

●想活化不動產在宅安養又不願造成子女負擔。

●希望獲得充足資金過更優質養老生活。

●想預先規畫退休資金來源的人。

貼心提醒

●以房養老貸款利率隨市場變動,若利率上升,月領金額會下降,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多數人有將資產留給子女的想法,若以房養老,要考慮子女未來的清償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