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祈 讓孩子吃飽,再盡情築夢! 文/朱莉雅 |2020.07.11 語音朗讀 54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仁祈頂著招牌磨菇頭,以創意方式照顧、激勵孩子。圖/黃仁祈提供 高悉音師母 圖/黃仁祈提供 一起出遊,一起爬百岳,讓孩子擴大視野和心胸。圖/黃仁祈提供 料理晚餐。圖/黃仁祈提供音樂表演。圖/黃仁祈提供木工課。圖/黃仁祈提供帶孩子去旅行。圖/黃仁祈提供「耕水小子」社會企業的幕後英雄。圖/黃仁祈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熱情投入「志耕農」體驗活動。圖/黃仁祈提供 文/朱莉雅原本想出國賺一桶金回台開餐廳的黃仁祈,不忍媽媽高悉音師母,獨力照顧高風險家庭孩子達7年之久,4年前決定讓人生大轉彎,成立「耕水小子」社會企業,承接媽媽打下的基礎,引進新思惟,持續陪伴近30位孩子勇於挑戰未來……2009年,黃信吉牧師和太太高悉音搬遷至后里,成立眉山基督教會,不久,就受到月眉國小校長請託:「學校有幾個皮蛋,能不能讓他們下課後來這裡寫作業?」主修幼教的高師母心想:「不就幾個孩子,應該沒問題吧!」沒想到孩子一個接一個送來,短短兩三年,逐漸能自動完成作業、個性也變得主動積極,人數更因老師、家長口耳相傳,成長到每學期近30人。由於資源嚴重缺乏,一年500萬元的經費,讓高悉音每個月都在煩惱房租、伙食費,及輔導老師的薪水,龐大的壓力讓她幾度興起放棄的念頭。「第3年我就想罷手了,但腦海中浮現孩子們的臉,發現一個都放棄不了。」省百元為孩子加菜無法喘息的窘境,直到2013年高悉音成立「臺中市助扶關懷協會」後,才獲得相對較穩定的課輔資源。但由於知音不多,捐款不穩定,即便高悉音自己種菜給孩子們加菜,孤軍奮戰的無力感,仍讓她不時覺得氣餒。2016年,在台北工作多年的二兒子黃仁祈,趁著前一份工作告一段落,回到后里稍作休息。無意間,看見媽媽對著鏡子自己剪頭髮,只因想省下100元,為孩子們準備一餐。「照顧並成就孩子的未來,原本是一件多麼棒的事情,沒想到,竟讓母親如此辛苦地生活著。」黃仁祈在理解媽媽的決心後深受感動,決定留在后里,成為孩子口中的「二哥」,與媽媽一起帶著孩子繼續生活與學習。2016年7月,「耕水小子」社會企業正式成立。人生轉彎無礙圓夢回到后里之前,主修社工系的黃仁祈,是帶領台灣青年從事國際志願服務的領隊,而他真正的夢想,是能夠開一家自己的餐廳。「原本計畫出國打工度假,賺進一桶金之後再來圓夢,沒想到後來竟然以社會企業的型態圓了這個夢 。」2018年底,「耕水食堂」開幕,優質的料理與溫馨的氛圍,在饕客間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周末時,還能看到孩子們在食堂忙進忙出,不僅提供美味的餐點,也成為分享「耕水小子們」故事的全新空間。所謂社會企業,是以全新觀念、創新做法來營運企業,成立的目的不光是為了營利,而是藉由過程解決各類社會問題。例如「耕水食堂」就是藉由餐飲工作,來培養孩子空間設計、氛圍營造、廚藝烘焙、調製飲料,甚至養殖禽畜及種植蔬菜、香草植物的能力,孩子不但能早早自立,同時能耕耘自己的未來。不想依賴捐款做事雖然成立助扶協會可以向外界募款及爭取補助,但黃仁祈不想只依賴外界的力量,他相信:耕水可以自給自足的模式來陪伴孩子。「水是一種看似溫柔,卻能夠以堅定態度滴水穿石的介質;這群孩子就像是水一樣,希望透過我們的陪伴、耕耘,成為能夠追尋自己夢想的人。」目前近30個孩子,年齡分布從小學到高中,每天放學後來到耕水,在團隊夥伴帶領下,一起經歷全新的生活,種菜養雞、下廚做料理,也學木工、學樂器,一起研發創意料理開餐廳、一起上山下海旅行,儼然成為一個親密的大家庭。耕水從不吝於給孩子各種嘗試的機會,常有義工驚訝於黃仁祈看著孩子拿刀備餐,竟然能放心而不伸出援手,但在廚房待了一會之後,這樣的擔心便慢慢消除,因為這群孩子所具備的潛力,遠遠超乎大人的想像。孩子潛能超乎想像「我不想只教他們如何避開危險,而是讓他們知道:面對危險,必須擁有正確的操作技巧與態度,這才是他們應具備的人生觀。」對外界來說,黃仁祈是「園長」,但對孩子們來說,黃仁祈是永遠的「二哥」。耕水食堂營運至今,在當地累積相當高的評價,去年底結算,盈餘達100萬元,全數回捐給助扶協會做為慈幼助學金,除了看得到的帳面數字,更多看不到的效益是:9位在餐廳打工的國高中孩子,透過各種生活與專業技能的探索,具備更多元的技能,幾個高中畢業的孩子,有的大學選讀餐飲科,有的則心無畏懼的踏入職場。「11年來,已經有好幾個孩子讀大學、出社會了,不過放假時,他們常會回到耕水幫忙,因為這裡就像他們第2個家。」黃仁祈發現,孩子的原生家庭,或許沒能提供充分的關愛與陪伴,但在這裡獲得滿足後,孩子們相互影響,個個養成良好的習慣與人格。耕水小子未來光明高悉音常說:「無論學習成就高低,只要個性善良正直,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黃仁祈更強調:「弱勢家庭的孩子並不可憐,他們有一樣的學習潛能,只要用心陪伴,他們在耕水活得充實、快樂,也能擁有光明的未來。」「現在,不只我自己實現開餐廳的夢想,30幾個孩子的生命也能一起變好,媽媽也因此過上比較輕鬆的日子。」黃仁祈覺得自己很幸運,不用經歷家庭革命就能實現返鄉「創業」的夢想。「雖然成立社會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卻能夠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孩子的生命。」不出后里也能行千里延續前一份工作的經驗,黃仁祈將資源相互連結,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NGO成員「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的社區單位,開辦「志耕農」營隊,每個月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加入耕水生活,至今累積超過20個國家地 區,1500位以上的國際義工來訪。孩子也在營隊中,與不同背景的人們交流,開啟更寬廣的視野。不只高悉音師母與黃仁祈園長,耕水陸續加入多位團隊夥伴:課輔老師曾韋潔、專案經理林嘉興、木工老師李雅蓁、插畫家謝杰耘,以及食堂主廚許子懿、吳思蓓,雖然背景各不不同,卻更能各展所長、相輔相成。「每一年,孩子們都有很多改變和成長,現在又有一群很棒的夥伴加入,相信明年更加精采可期。」黃仁祈說。不只課輔與食堂,耕水同時透過「耕水倍力計畫」,帶給孩子多元技能、視野與行動力,並培養正向人格特質。例如透過「耕水沙龍」,邀請不同職業背景與生命故事的講者,跟孩子們分享故事,再透過實作練習,引發孩子對於未來職業更具體的想像。「耕水木創」則是在原有鐵椅漸漸淘汰後,將原本要買現成椅子的經費,用來買設備、材料,並聘請專業的木工師傅,帶領孩子一起動手做,從無到有的手作經驗,累積至今已能接單生產,不僅深化學習,也是創造收入的來源之一。「有一次孩子問我MRT是什麼?我回答:就是捷運,是一種等級較高的電車。然而,這並未解答孩子的疑問,我才發現,哪怕是從后里搭火車到台中,對孩子而言都是全新的體驗。」黃仁祈說起「耕水腳蹤」計畫的起源,一面分享帶著孩子四處旅行的照片,照片中孩子滿足的笑容,說明這些旅行經驗所帶來的學習成效。每年,耕水的計畫持續因應著孩子的狀況進行微調,培養他們實踐夢想的能力。「現在的耕水食堂,是孩子們陪著我實現夢想,未來,我也希望能夠陪著孩子們找到夢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期待看見他們圓夢的那一天。」贊助「耕水小子倍力計畫」,請洽耕水小子官網www.care.org.tw 前一篇文章 謝采倪 化憤怒為「有病」的人發聲 下一篇文章 修車賣車之外 他寫心經義賣30萬捐家扶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 作者其他文章裸海蝶 天使外形 魔鬼食性河狸看不下去!免費為捷克蓋好一座水壩黑猩猩 會一呼百應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