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背面。圖/滿佳
城牆正面。圖/滿佳
文/滿佳
台南安平古堡園區內的「台灣城殘蹟」,是荷蘭人在沒有水泥的時期,調製糯米汁、糖漿、砂和牡蠣殼粉,用紅磚砌成的堅實城牆。
清朝末年因城內軍火庫爆炸導致城垣傾圮,又因海岸淤積失去軍事價值,磚石被大量拆除去修築二鯤鯓砲臺,目前殘存的這座遺蹟,是真正已歷經將近四百年的荷蘭人建築,法定的一級古蹟。
高踞的城牆雖已被老榕盤根錯節占有,但未全然褪色的紅磚儘管斑駁,依舊不難窺見當初的氣派,罅裂處顯現的內外二層紅磚疊砌工法,證實了荷蘭人是開啟台灣磚石建築的先驅。高掛壁面上當年為防止梁柱與牆壁脫離而使用的「鐵剪刀」遺跡,仍清晰可見,在歲月風霜中,見證臺灣的早年史實。
二十年前趁清明返鄉掃墓之便,曾特地前往參訪憑弔,當時城牆沒設防護措施,遊客可與牆面對面相向,甚至伸手即能輕易觸摸紅磚。就在那當下,我親眼見到有個年輕男士,拿把美工刀在牆面正奮力上下刮著,似乎企圖刮取殘留壁面的牡蠣殼。這可是獨一無二的珍貴古蹟,每個人都像他這般亂來,古蹟那保得住,太可惡了!
我壓抑心中怒火,站在旁邊生氣的瞪著他,他馬上察覺也看出我眼神極為不善,誰知他看我一眼後竟又繼續刮。他手上有刀,我只能再逼近些用最憤怒的眼神緊盯著他,希望收到制止效果。
就這樣他看我一眼我回瞪一眼,來回三次後,他抬頭瞧瞧城牆,猶豫片刻終於收回刀子掉頭走人,走幾步後,回頭看我正滿臉怒容站立原地目送他,趕緊快步離去。細看那塊遭刮出小小缺口的牆面,我真是心痛不已呢!
這次清明節舊地重遊,發現城牆前闢了塊花圃,鮮花怒放洋溢著春天氣息,另一邊則沿牆種滿青翠油綠的樹木,花木圍繞下城牆與遊客隔著適當的安全距離,維護周到,古蹟本來就是僅能遠觀不可褻玩的呀!
仰望台灣城殘蹟,龍鍾卻別來無恙的神態,真叫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