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五接受英國衛報等歐洲六家報紙聯訪時說,不要認定美國仍想當世界領袖,如果美國自願放棄世界大國角色,德國須「深切反思」。《衛報》指出,梅克爾所謂「深切反思」似乎並不等於法國總統馬克宏主張的歐洲「戰略自主」,也就是歐洲不靠美國就能保護自己。梅克爾是德國首位成長於東德鐵幕下的領袖,曾多次提及她欣賞美國發揮全球影響力。
梅克爾談及美國有意撤軍一事。她承認德國應負擔更多軍費,同時強調美國在德國駐軍,對德國、歐洲、北約以至美國都有好處。梅克爾指,在中國及印度等國崛起時,歐美更應保持緊密跨大西洋合作,但亦表示「歐洲應比冷戰時期承擔更多責任」。
美軍留駐德國 符合多方利益
梅克爾稱︰「我們是在『美國想當世界大國』的認知中成長。如果美國現在自願決定不再擔當這個角色,我們需對此深切反思。」她又否認德國有低估俄羅斯的威脅,同時強調歐盟應與俄羅斯進行建設性對話。
在中國議題上,梅克爾表示德國仍有意與中國重新舉辦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受阻的峰會,建立歐中戰略關係;她又指,歐洲和中國在包括經濟貿易和應對氣候變化在內的議題是夥伴,不過雙方也是競爭者,擁有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她指,歐盟與中國在非洲政策等議題上有分歧,認為歐盟應在磋商時提出可反映歐盟價值觀的方針。梅克爾強調︰「尊重人權、法治以及我們對香港未來的關注,是我們與中國之間的分歧點,雙方已有公開表態。」
被問到中國是否對歐盟造成威脅時,梅克爾說,歐洲首先要努力增強抵抗力,而且必須團結在一起,不然自然會衰弱。她強調,中國發展出的戰略是針對全世界。
對照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梅克爾表示,當年自由民主秩序戰勝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獨裁,如今中國成了經濟強權。她說,中國崛起的例子顯示,非民主國家也有可能在經濟上成功,這點對自由民主國家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推動救助計畫 防止經濟衰退
對於英國首相強森帶領英國脫歐後,歐盟和英國的協議多次陷入僵局,在今年底過渡期結束前以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增加,梅克爾表示,英國必須接受與歐盟關係弱化的結果。
英國和歐盟二十九日將在布魯塞爾舉行下一輪談判,英國首席脫歐代表弗羅斯特(David Frost)形容這次會議是強化進程的開始,這也是自三月布魯塞爾會談以來,英國和歐盟首次實體會議。
德國七月一日將接任下半年歐盟輪值主席,為期六個月,梅克爾明確表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推動疫情大流行的救助計畫,以防止歐洲經濟陷入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