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導覽義工羅文英。圖╱佛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珍諦大樹報導】三十年前移民到阿根廷的羅文英,因親近佛法而接觸國際佛光會,讓他在異鄉安住身心。這份與佛光山的善緣,早在他讀大學時就冥冥被接引,家住台南的他,總是有空就會去佛光山;即使婚後居住北部,閒暇時仍是和同修一起回山。對他而言,一走進佛光山,內心就會升起無比的平靜。
去年從外商公司退休、回到台灣,羅文英正式加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義工行列,目前服務於導覽組,為遊客解說地宮及佛教節慶館。他與同修都是佛館的義工,因體悟「佛恩難報」,發願安住佛陀身旁,學習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無我」,以大眾為先;學習給人因緣,讓來訪遊客種下與佛的緣分,「因為捨下時間當義工,卻得到佛法大利益,信仰讓我體會:得到永遠比付出多」。
羅文英提到,為遊客導覽要做足功課、找資料,或是請教資深義工,點滴累積下,更深入了解佛法的意涵,受益匪淺。有一次遊客提問,為何佛館前有大象和獅子,經釋義才了解「智慧」加上「實踐」才能成就佛道,「如果不是當義工,我怎能有機會了解?」因此他認為,願意當義工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理念相近的善友,每次都會滿懷歡喜期待服務日,與諸上善人並肩齊步在菩薩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