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歸仁區看東里北安宮主神「禪師菩薩」屢現神蹟。圖╱周宗禎
【本報台南訊】台南歸仁北安宮清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創建,昔稱「禪師公廟」,主祀台灣較少見的楊元帥。明末楊氏族人來台開墾,直到一九八一年外地人紛紛遷入前,居民多為楊家氏族,當地古稱「楊厝」,祭祀同姓楊家名將順理成章。
廟誌碑記載,「禪師」原是宋代忠烈名門「楊家將」的楊五郎,因覺富貴若夢,在五台山出家,禪定悟道成佛。
建廟傳說道光元年,牧童在許縣溪畔(現鹽水溪)撿到形似佛像木塊,玩興大起學大人扶乩請神,沒想到竟聖駕降臨(神靈附身),自稱中國大陸五台山「禪師五郎」,鄉親有感「禪師菩薩」大顯神威庇佑眾生,發起建廟奉祀,一時香火鼎盛、傳威百里。
日治時代「皇民化運動」下令銷毀神像不准奉祀,楊家人偷藏「禪師菩薩」及福德正神偷偷膜拜;二戰後輾轉奉祀現看東里「楊氏宗祠」多年。一九六五年散居看東、看西、許厝、歸仁等村,楊家族裔仕紳發起購地在現址蓋公廟,定名「北安宮」,一九七一年落成。
據傳,「禪師菩薩」武功高強,廟宇建醮常商請任遶境「先鋒官」、屢現神蹟。一九九一年六甲北極殿神轎來迎,起轎時突然轎底刮起「旋風」,一路刮往北極殿,圍觀民眾嘆為觀止;一九九五年參與仁壽宮建醮遶境時,有扒手趁萬頭鑽動、鑼鼓震天行竊,突然神轎衝入香客群中,轎頭抵住一人頭上,香客大驚失色,跪地磕頭請求原諒,坦承是扒手並交出贓物,圍觀民眾大開眼界,耆老津津樂道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