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農特產業推廣中心,也是運用羅結的夫人遺產稅才得以興建。圖╱林宛諭
【本報彰化訊】彰化縣是六都以外人口數最多的縣市,卻因少子化及人口外移等因素,從二○○六年最高的一百三十一萬餘人,到今年六月跌破一百二十七萬人。不過,縣內一度窮得連公所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的大村鄉,從二○一四年起,人口由負轉正,負債累累的財政也由負轉零。
大村鄉翻身的原因,是正新輪胎創辦人羅結夫妻先後兩筆、共約二十六億元的遺產稅挹注。
遺產稅是鄉鎮市最重要的稅捐來源,納稅義務人設籍所在地可分配到八成,但遺產稅是機會稅,可遇不可求,很多在地大企業負責人都將公司登記及戶籍設在外地,甚至生前利用各種門道避稅、節稅,離世後,遺產稅往往未回歸到家鄉,常令地方人士抱憾。
但世界級大廠正新輪胎卻是少見的例子,創辦人羅結終其一生,戶籍都在彰化縣大村鄉,不避稅且誠實繳稅,留下遺產稅造福地方,既是典範也是傳奇故事。
脫離貧瘠鄉鎮
建設全面活絡
羅結的妻子羅黃葉二○一一年去世時,留下逾一百三十億元遺產,隔年共繳納十三億元遺產稅,其中十億二千五百萬分配給她設籍的大村鄉公所,對於原被行政院列為貧瘠鄉鎮的大村鄉,簡直是天大的禮物。
大村鄉長游盛說,當時大村鄉公所窮到連公所員工薪水都快發不出來,公庫裡根本沒錢,因為這十億元,大村鄉八年來「徹底翻身」,鄉公所為三萬多七千多名鄉民辦了五十萬元的意外險,每年保費六百多萬元,鄉民也開始有生育補助六千元,重陽敬老禮金也提高到年滿六十五歲三千元,九十歲以上六千元,百歲人瑞可拿一萬元,也用於弱勢學童的補助,開辦社區老人共餐等經費。
公庫有錢滾錢
還獲中央補助
更重要的是讓大村鄉的建設活絡起來。游盛說,以前大村是個窮鄉,即使想爭取建設連配合款都編不出來,因為有這十億,不僅能生利息,公所也陸續編列二億四千萬元經費蓋聯合托兒所,中央補助了九千萬元,又編了三億多元蓋公共造產納骨塔,納骨塔還能增加收入,另外長照園區編了近八千萬元,日照中心七千萬元,而近年來每年約編六千萬元進行道路拓寬及修繕工程等。做了這麼多建設,公庫的錢竟還有十一億多。游盛說,以前大村鄉年度預算三億元固定支出就差不多了,現在因為編得出地方建設配合款,中央也會加碼補助建設,年度預算也提高到六億多元,建設一邊做,公庫錢滾錢也沒減少。
而羅結去年三月以九十五歲高齡辭世,當時他還有正新股票持股二點二四萬股,以當時股價四十三元計算,市值高達九十六億多元,再加上其他資產,遺產應有上百億元,若以三級累進稅率最高稅率百分之二十計算,其遺產稅可能上看二十億元,其中又有八成稅款會落入大村公所公庫。
游盛說,羅創辦人夫人的遺產已經大大造福大村鄉民,也讓大村人感念企業家回饋社會的精神,這種誠實納稅對鄉里的實質回饋,也成為一種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