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的花蓮大地震,不僅造成房舍倒塌、人命傷亡,也重創當石材產業。花蓮出身的圖文創作者Duncan,邀請三名在地石雕藝術家,運用石材工廠震壞的大量碎石,拼成巨型裝置藝術作品〈拼回來〉,矗立在花蓮市自由廣場,做為送給花蓮人的禮物。(圖/王燕華)
【本報花蓮訊】兩年多前的花蓮大地震,不僅造成房舍倒塌、人命傷亡,也重創當石材產業。花蓮出身的圖文創作者Duncan,邀請三名在地石雕藝術家,運用石材工廠震壞的大量碎石,拼成巨型裝置藝術作品〈拼回來〉(圖/王燕華),矗立在花蓮市自由廣場,做為送給花蓮人的禮物。
〈拼回來〉是一座高三點二公尺、寬一點八公尺的石雕作品,呈石柱狀,由Duncan串連石雕藝術家王標、林立仁和葉權賢,以近二十噸的石板,堆疊出一百五十層,再雕刻出招牌的Duncan公仔,以往上爬的動作呈現,象徵花蓮人受傷了也要再爬起來的堅毅精神;作品前天在自由廣場發表。
「每一片石板都帶著傷痕。」王標說,這些石板被地震震成碎石,但經過重新組合,獲得重生,成為一件新的藝術品,也象徵著花蓮絕不會被擊倒的精神。
參與創作的藝術家們說,過去都是用大塊石頭雕刻,但這次用的是厚度僅二公分的石板,且石板原本用於建築,須先揀選、去除殘膠,打磨等,光是整理就花了三個月;碎石的材質有花崗岩、蛇紋岩、大理石等,硬度不同,堆疊的考量也不一樣,還必須考慮到耐重度等,相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