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校園圍牆旁的「風箱樹」,就像是城市裡的親善大使。圖╱晞林
塭仔底溼地生態公園的「風箱樹」,是這裡豐富的水生植物之一。圖╱晞林
文╱晞林
5月底,到新莊中港大排尋幽訪勝,見靠近願景館旁的中華路邊,有一塭仔底公園,是以前混和式滯洪地整治而成的溼地公園。溼地裡有一塊疊水區,模仿自然溪流河道並種植水生植物,同時還建造了一座人工浮島,提高水質淨化的效益,也提供了野生動、植物一個良好的生長、棲息環境。
最高興的是在環繞著溼地池塘邊,看到整排可愛的圓球珠花狀植物,像在跟你點頭微笑般,它的清香還吸引了蜜蜂、蝴蝶一起來採蜜。這種植物稱「風箱樹」,它可是台灣珍貴的稀有植物呢!此種植物屬於茜草科,多年生的灌木或小喬木,因為葉片形狀類似芭樂,所以又稱「水芭樂」。被稱為「風箱樹」,是因為它的樹材以前多用來製作打鐵時鼓風吹火的風箱,是早年經濟植物之一。
「風箱樹」屬於挺水植物,故生長於水池、溪溝或溼地旁。但台灣近年來,因農地開墾、溝渠水泥化或地下化,「風箱樹」流失了合適的生長環境,成為稀有植物。目前只有在北部或東北部,氣候較潮溼的溼地或溝渠旁,才見到少數野生或自生的「風箱樹」,塭仔底公園這一片沿池旁小徑生長的「風箱樹」,實令人驚豔。
想不到6月初,經過忠孝東路台北科大校園圍牆邊的一條生態水溝池旁,又見到一株有著繡針球狀花朵的「風箱樹」,真是高興!雖不知是自然生長或有意栽植,欣喜的是,這種可以在溪流旁邊穩定堤岸土壤的珍稀植物,漸漸在生活周遭看得到了。7月底前,大家或許可以拜訪溼地公園或溝渠附近,尋覓這珍貴又可愛的親水植物──「風箱樹」的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