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報告指出,二○五○年海洋廢棄物可能比魚還多;海委會則統計,台灣海廢以一次性用具、漁網、蚵棚浮具為主。漁業署昨日宣布,年底前將推動刺網實名制,讓漁民負起回收、清理責任;保麗龍浮具則鼓勵汰換成耐久性的塑膠材料,避免保麗龍脆化、分解汙染海洋又不利回收。
循環台灣基金會昨日發表「循環經濟──翻轉海洋廢棄物的資源循環模式」手冊,說明塑膠如何在現行經濟模式下流入海洋。倡議專員蔡亞軒表示,全球生產的塑膠有百分之七十九遭掩埋或流入自然環境,只有百分之九被回收,不僅衝擊海洋生態,也浪費塑膠資源。
黑潮二○一八年海上環島調查計畫,發現,海灘、海面都可看到棄置的漁網、浮具、繩索,也導致海洋生物被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