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元代趙孟頫所繪的蘇東坡畫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國高中一○九學年度新課本五月選書,因一○八課綱調整文言文、白話文比例,且把韻文和章回小說算入文言文,大幅壓縮文言文篇數,部分出版社因此忍痛割捨已收錄至少三十年的蘇東坡經典〈記承天夜遊〉。
有國文老師憂心,「國中生沒有讀到蘇軾,靈魂會非常乾涸」,甚至有人說:「平生不讀蘇東坡,號稱學霸又如何。」
康軒國中國文教材主編潘麗珠說,一○八新課綱實施之前,各家出版社都會選蘇軾的文章,大多是選錄〈記承天夜遊〉,有的安排在七年級,有的安排在八年級。
過去詩詞曲跟古典章回小說都不列入文言,且文白比差距不大;現在文白比拉大又把韻文和章回小說算入文言,更壓縮了文言的篇數,「編者取捨確實頭痛」。在編寫會議上,有時就會因為選文吵好久,有的只能忍痛放棄,或改放在自學選文、延伸閱讀,例如〈空城計〉。
翰林出版社國中國文教材主編宋裕說,吵了一年的一○八新課綱「去文言化」,導致七上、七下都只能各選兩篇文言文,只能捨棄〈記承天夜遊〉。但蘇軾太重要,因此翰林改在第五冊節選余秋雨〈蘇東坡突圍〉,並將〈記承天夜遊〉一文放在應用練習中。
孩子文化底蘊受影響
南一出版社國中國文教材主編、高師大國文系教授王松木說,新課綱對文白比有限制,必須有所取捨。過往蘇軾的文章,大多收錄〈記承天夜遊〉,此次編者群原本想用變通權宜做法,由老師用白話文改寫後放入課本,但審查委員有意見,只好放棄此篇。
「蘇軾對孩子來講太重要了!」苗栗縣烏眉國中校長林孟君表示,蘇軾的作品,文學性歷久不衰,很多詩詞也跟孩子生活經驗息息相關。〈記承天夜遊〉篇幅較短,國中生也比較容易理解其意境,過去各版本國文教科書都會選這篇;「如果國中都不談蘇軾,對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會有影響」。
對部分出版社將蘇軾的作品改放在應用練習或延伸閱讀,林孟君說,老師教正式課文一定會教得比較細,延伸閱讀或應用練習只是「附屬」的概念。
新北市江翠國中國文教師陳恬伶也說,「放在應用練習跟正文,效果完全不同」,應用練習或延伸閱讀只是「陪襯」,通常只會快速瀏覽,老師沒時間仔細教或只讓學生自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