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 杏鮑菇能麻痺線蟲 抗蟲害更環保

 |2020.05.22
1229觀看次
字級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薛雁冰團隊研究食肉真菌的殺線蟲機制。圖╱葉冠妤

【本報台北訊】寄生線蟲常對農作物、人體帶來危害,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薛雁冰團隊觀察食肉真菌的殺線蟲機制,發現杏鮑菇等食用菇類會利用毒素殺死線蟲細胞,與現行藥物殺蟲機制截然不同,相關2篇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未來可望發展出新的生物防治與藥物,對抗感染人體及動物的寄生性線蟲。

薛雁冰指出,地球土壤中存在超過1億兆的線蟲,是世界上最多的動物,許多線蟲會寄生在動植物、人類體內,對農作物、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她說,雖然已發展出伊維菌素等解決寄生蟲感染問題,但近年抗藥性逐漸顯現,有必要尋找更新的抗寄生蟲藥物。

薛雁冰說明,這次主要研究兩類食肉真菌毒殺線蟲的機制,一類是設陷阱的線蟲捕捉菌,一類是分泌毒素的杏鮑菇、秀珍菇、蠔菇等的食用菇類。

她指出,普遍存於土壤的線蟲捕捉菌會偵測線蟲存在,發育出具黏著力的陷阱捉住線蟲,再以菌絲侵入、分解線蟲;食用菇類則是製出毒素,經由線蟲感覺神經纖毛進入線蟲體內,麻痺線蟲,進而讓線蟲神經和肌肉細胞快速壞死。

薛雁冰說,目前3種常見抗寄生蟲藥物的作用機制,是調節線蟲的神經活性,並不會直接造成線蟲死亡,但食肉真菌可直接造成線蟲細胞死亡,在未來可望發展成新的生物防治方法應用在農業上,或開發新藥物,用來對抗感染人體及動物的寄生性線蟲。

此外,薛雁冰也說,現行農業使用殺線蟲的藥物有限,且都具化學性質,對環境較不友善,未來若能利用食肉真菌毒殺線蟲的方式,發展出寄生線蟲的生物防治及藥物,將可有效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