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總覺得心裡常有一把無明火,稍有不如意的事、或聽到不喜歡的話,表面雖保持修養,但內心總克制不住的生氣,是生活上令人生氣的事太多、或真如朋友所說,我的想法太負面?學佛的朋友說這是火燒功德林,是嗎?
福報禪師答:面對令人生氣的事,一般人總著意在「令人」,卻不去探討「生氣」。因為「令人」是表相、是外在現象所引起,把焦點放在外在現象,是有一點怪罪他人的傾向;但其實「生氣」源自內心,才是值得我們檢視。假如未抱持正向光明的人生態度,則身邊發生任何事情,都可能令我們情緒沮喪,乃至憤世嫉俗。
佛教對內心的負面情緒,修練法是一再觀照它們的不利與破壞的本質,培養自我觀察力,這是一種經常保持警覺的功夫,久而久之,這功夫就會像空氣一樣自然,成為我們語默動靜的一部分,達到「自動掃毒」的功能,這時就能時時注意負面習氣何時生起,以便當場逮個正著。如此不斷檢視自己,當我們的覺悟力愈高,就愈能看見念頭的起伏,負面情緒也會逐漸減少,心中的痛苦也會逐漸消失。
研究顯示,愈容易發脾氣的人,就愈容易被引發負面情緒;從健康觀點看,生氣、憤怒等負面情緒,易罹患心臟病、癌症、感冒等疾病,相反地在慈悲與愛當中,可讓自己感到寧靜喜悅。
其實不論一個人看來多麼不好,總有一些優點,試著觀察他們的優點,生氣感受也會逐漸消失;假如煩擾的感覺太強烈,無法和他人相處時,最好先離開。生活中遇到令你煩擾的人,應感謝他讓我們心中的負面心念現形,利用這機會對治自己的生氣忿怒惡念,並將自己的修練用在他的身上,培養慈悲心,這樣不僅不會火燒功德林,還會增長福德智慧。
本專欄是交流天地,舉凡人生、生活、佛學的問題,歡迎讀者或傳真至(○二)八七八七一一九○,或e-mail至mtn15@fgs.org.tw詢問,福報禪師將和大家探訪人生答案。